本報訊 隨著高考成績即將陸續公布,高考志愿填報又開始成為高考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 然而,志愿填報的背后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各種媒介眼花繚亂的報考指南甚至各種志愿填報參考類產品漫天而至,眾說紛紜。究竟該如何選擇才是最科學的?
?????? 志愿填報的兩個難點
帶著這一性疑問,記者采訪了國內志愿填報的知名專家楊老師。楊老師在志愿填報方面有超過10年的經驗,他表示,填志愿難在兩點:“雙向定位”與“結構配置”。
專家表示,雙向定位亦即站在高校的角度定位考生、站在考生的角度定位高校。前者通常我們叫做高校錄取水平預估。這一步是難中之難,難在需要把握的信息量和對信息分析提煉的技術性,因為我們需要相對精確的預估各高校錄取情況。后者即是根據考生自己的實際來篩選學校和專業。
對于結構配置,楊老師以實行平行志愿填報方式的湖北省來舉例,文科考生A,610分,第一志愿填報北京大學,第二志愿填報中國人民大學,假設北京大學最后錄取成績為620,中國人民大學最后錄取成績為618,顯然檢索北京大學時無法錄取,而繼續檢索中國人民大學仍然無法錄取……假設依次檢索到最后都同樣情況無法錄取,那么很遺憾,在第一批錄取中考生A落榜了。
再例如A同樣第一志愿填報北京大學,而第二志愿填報湖北大學(假設最后錄取成績為540)……依據錄取規則,第一志愿無法錄取,檢索第二志愿湖北大學,錄取,最終的結果就是610分錄入到湖北大學。
遵從志愿填報規律
那么,老師一般如何指導考生的?楊老師表示,無論方法采用什么名稱或如何變化,均有以下步驟:
一是成績定位。由于人工運算分析能力的局限性,為了縮小運算分析的范圍,老師往往首先對考生最適合填報的學校層次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視野進行大致定位,然后對留下的這批學校挨個進行運算分析。
二是意向定位。在這些大致可錄取的學校中又有哪些學校和專業相對更適合考生的性格與發展?在交流中探討考生的興趣方向是哪些?最后依據經驗及查閱相關信息進行抉擇。
三是結構配置。老師一般熟悉長期實行的志愿填報方式,能夠進行較好的梯度配置。而對于新興志愿填報方式(比如從順序志愿轉為平行志愿)的地區,大多數老師的掌握還是有限,一知半解、望文生義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輔導考生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如此這種梯度結構填報志愿的例子也不在少見。
謹慎選擇參考系統
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志愿填報輔導系統”,都號稱自己最科學,那么這些系統是否可信?楊老師表示,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謹慎選擇,理性選擇,不可病急亂投醫。
系統能夠全面分析,也只有系統才有這樣的運算分析能力,借用好的系統可以事半功倍,但有兩點至關重要:
一、不是所有的系統分析和輔導方法都是正確的、科學的。要學會甄別。一是是否應用了科學理論及運算方法?是否做到了專家智慧的智能化?是否做到了合理預估、科學定位;二是該系統結果是否直觀明了,且符合招錄方式特點,合理配置了梯度。
二、即使系統可靠,也不可完全依賴。據測試,目前比較起來相對科學和智能化的輔導系統“志愿123”網站()上的《得時學高考志愿填報輔導系統》,解決了志愿填報中需要運算分析的幾個核心難題,在高校錄取結果預估上實現了突破,在目標定位范圍和梯度配置的運算上比較科學,對考生的志愿填報思路引導也有很好的正向引導性。但或許是客觀條件限制,各高校計劃情況,專業設置和填報等,還是要依據官方發放的報考指南和網站公布,并結合自身意向及條件來確定,不能完全依賴系統。
楊老師說,綜合來看,求助于好系統加好老師,是目前志愿填報相對快捷和可靠的方法。最后楊老師強調:“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