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世界無償獻血者日。在青島臺東獻血屋,又見張燕華獻血的身影。在為獻血者服務的他,利用工作間隙又成功獻血400毫升。
????在青島血站,一提起獻血服務科的張燕華,同事們都豎大拇指,連稱是難得的愛心好青年,不僅是工作崗位的行家里手,更是血站的“獻血英雄”。自1997年獻血以來,張燕華已累計獻全血8次2200毫升,血小板16次18個治療量,折合全血16600毫升,成為青島血站獻血最多的人。2006-2007年度就獲得了由國家衛生部等授予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譽稱號。張燕華在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實踐著自己的誓言——“熱血真情,讓人生更精彩”。
????帶頭獻血 成群眾獻血榜樣
????張燕華今年35歲,高高的個子,是獻血服務科的一位帥哥,更是血站的“獻血英雄”。獻一次血容易,但堅持不到14年獻血24次,卻并不容易,但張燕華做到了。自從在血站參加工作以來,不管是在機采崗位、成分分離崗位還是在采血崗位,他始終把自己獻血的事掛在心頭。一次,他偶爾聽到一些人議論,說醫護人員獻血的不多。這些人的偏見對燕華觸動很大。他感到,沒有獻血者獻血,就不會有自己的工作,更不會滿足患者救命的需要。自己不僅要當好服務者,更要當好獻血者。為了帶動更多的市民加入無償獻血隊伍,消除個別人的誤解,張燕華把獻血當成了自己的一份責任。于是,他從1997年開始獻血,就再也沒有間斷過。因為他知道,身為采血工作者,如果自己不積極帶頭獻血,又怎能當好宣傳員,去動員說服別人獻血呢。同時,通過自己體驗獻血過程,也可以知道獻血者的需要,更好為獻血者服務。張燕華把獻血既當成了開心生活的一部分,又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一次,一位第一次獻血的大學生問他是否也獻血,張燕華爽朗地說道:“我們血站人絕大部分獻血,我已經獻血1萬多毫升了。”當時那位大學生感到非常驚訝,立即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獻血者,他們和張燕華慢慢成了好朋友,因為他們不僅把張燕華把當成熱情的工作人員,而且當成了自己獻血的榜樣。
????忘我工作 盡一個血站人責任
????在緊張而忙碌的采供血崗位上,張燕華深知自己工作很平凡,但能為獻血者服務,感到又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工作中總是不遺余力,加班加點,再所不辭。在業務上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在服務上總是盡心盡力。
????張燕華作為業務骨干,工作中總是積極主動、熱情周到,設身處地的為獻血者服務。在機采崗位時,因為機采獻血者在采集過程中時間相對比較長,兩側胳膊固定不能活動,這對獻血者造成很多不方便。張燕華總能細心觀察獻血者的一些細微表情變化,像親人一樣,主動交流,主動為他們擦汗、遞水、蓋毯子,他用真誠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了廣大獻血者對工作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由于科內工作人員比較少,但工作量又很大,為了保證臨床用血需求和獻血者的工作安排,有時需加班采集血液,對此張燕華總是舍小家顧大家,主動提出加班,照顧年齡較大的同志。由于愛人在醫療單位,加班也是經常的事情,孩子還小沒人照顧,張燕華就經常把孩子送到父母家,當晚上加完班再去接孩子時,看到已睡著孩子的臉上經常還掛著淚痕。由于工作突出,張燕華多次被青島市衛生局評為服務明星、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起擔任獻血服務科副主任,成為血站當時最年輕的中層干部。
????應急獻血 急患者生命所急
????由于工作崗位性質的原因,張燕華總能最先得知血液庫存情況。他深知血液緊缺,對患者意味著什么。在衛生局組建“萬人流動血庫”時,他積極報名參加,并且成為單采成分血應急獻血者成員。2002就采集了造血干細胞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冬夏季節是獻血的“淡季”,為了把自己的血用在刀刃上,不管是嚴冬還是酷暑,只要是庫存告急和急診用血時,總能看到張燕華伸手捋臂獻血的身影,應急獻血成為他的一種習慣。為保證搶救病人時間,不論是下班之后還是夜里凌晨兩點,他經常放下孩子和父母,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單位獻血。臨床需求就是命令,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2005年大年三十,市立醫院一大出血病號急需B型血小板,病人的病情非常緊急。得知這一情況后,在家陪伴父母和家人過年的張燕華,毫不猶豫放棄與家人的團聚,立即打車來到了單位,成功捐獻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為病人贏得了最佳的搶救時間,使病人轉危為安。
????“每一位獻血者都是英雄”。張燕華熱愛著自己的獻血服務工作,熱心著自己的熱血奉獻事業。他說,自己不是英雄,獻血是自己的責任。廣大的無償獻血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他們托起了所有患者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