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王先生稱自己的侄子無法大便,吃啥吐啥,最后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腸道里面出現一個膠狀物,懷疑是吃果凍造成的。因為出事前,孩子吃過“來一口”。出事之后廠家的態度讓他們心寒。6月5日,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幾經周折聯系到了發帖人王先生,了解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王先生介紹,侄子今年5歲,“4月27日,孩子去日照姥姥家,兩三天后他說肚子疼,
????孩子的母親宋女士出示了一份醫療健康狀況證明書,上面寫著“手術提取物為膠狀異物”,膠狀異物是否就是孩子之前吃的果凍呢?當時的主治醫生也無法界定。但小王的家長認為,這一切肯定都是果凍惹的禍,王先生表示如果無法得到賠償,將會走法律途徑對廠家進行起訴。
????記者輾轉聯系到了“來一口”果凍山東區經理郭先生。他說:小孩出現腸道問題,無法認定是“來一口果凍”的責任。“這個問題我已經上報總公司了,小孩家長自己寫了一個證明,講述事情的過程,事實上那個證明本身邏輯有問題,他們說是27日上午去孩子姥姥家前吃的果凍,但購物小票顯示果凍是下午買的。而且小孩是吃了果凍之后兩天出現的腸梗阻,醫院方面也沒法證明就是吃了果凍造成了此事。”郭先生又說:“我們知道小孩住院之后,派工作人員去看望了解過,但是對于家長提出的賠償三萬元的醫藥費,我們覺得有些過分了。在無法認定我們責任的情況下,已經有媒體報道了這個事情,給我們產品的銷售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對于此事,記者也咨詢了專業人士,得知一般情況下,果凍不會直接影響人體消化,不過如果和其他一些食物同時服用,比如說牛奶等,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甚至發生危險。之前的不少報道中也表明,果凍的營養價值很低,而且含有多種添加劑,包括明膠 ,這樣的零食,還是給孩子們少吃為好。
????現在吃果凍出事的那么多,果凍真的不能吃了嗎?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專家張風華博士提醒家長:兒童在食用果凍的時候一定要有監護人的陪同,而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果凍最好用小勺吃,不要用吸管吸,第二是兒童在吃果凍時不要跑鬧,否則容易將果凍吸入氣管,第三就是果凍一次不要吃太多,因為兒童處在發育期,胃腸道功能相對較弱,吃的太多消化負擔重,極易胃腸不適。
????◎律師
????家屬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對此,記者也咨詢了山東元鼎律師事務所的單正國律師,單律師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特殊侵權案。產品的質量合格和產品質量侵權是兩個概念,不能認為商家主觀無過錯而不追究責任。商家作為專業的果凍生產廠家,應該意識到兒童在食用果凍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應當盡到警示的義務。只要認定果凍與小孩病因有因果關系,商家就應當承擔責任。因為有監護人在場,監護人也應當承擔部分責任。而且廠家已經在標準上明顯標注了兒童在監護下食用,因為小孩的胃腸蠕動功能比較弱,異物比較難排出。如果監護人盡到義務,你應該能預見到整口吞下的后果,就應該主動將果凍搗碎或切小,但你可能沒這么做,所以就有可能得承擔自己過失而導致的后果。但是就這個案件而言,小孩的家人還是可以對商家提起訴訟的,要求賠償,但是數額肯定不會像他們要求的那么高。(記者 潘立超 見習記者 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