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一名消費者反映,在孩子服用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瓶內發現異物,該口服液出自國內知名藥企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但三精方面沒有給出任何回復。據記者統計,自2009年至今4年時間里,三精7次被曝含有異物。
????北京的劉先生稱,今年4月,1歲多的兒子服用三精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時,他發現瓶內有一個黃豆大小的灰綠色片狀物體,經確認,出現異物的藥品有效期是2013年11月,劉先生排除了
藥品因過期出現異物的可能,隨即向三精廠商進行了投訴。
????接到投訴后,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有關三精“異物門”的新聞報道在2009年至今的4年時間里出現了7次。記者致電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核實相關情況,并就北京王先生“異物”投訴后續情況進行了解,三精制藥相關人員表示“采訪須向領導申報,稍后會和記者聯系”,但至今未給出回復。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藥品中出現異物的報道不僅僅涉及三精制藥,出現異物的藥品以口服液、注射液居多。藥品中的異物究竟從何而來?
????一位制藥企業的業內人士介紹,原材料配藥后的過濾環節、隨后的罐裝加蓋環節以及出廠前的“燈檢”環節,都有可能使口服液中產生異物。“如果是經常出現異物,一方面可能是產品設計上出現了問題。但假如說該產品面市初期是穩定的,經過一段時間后經常出現異物問題,就說明質量控制這個環節有問題了。”該人士稱。
網友維權熱線:0532-68873738或維權QQ:1400-8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