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潤發(資料圖)
江湖上,周潤發有很多傳言,坐巴士,有人說他是“周扒皮”;拍電影要求多,說他車剛出酒店大門就開始計時,有人說他“耍大牌”。而發哥依然我行我素,不回應,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目前,周潤發正在上海拍攝新戲《大上海》,真實的發哥究竟是什么樣子?本報記者近日采訪其好友、《孔子》編劇陳汗,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小馬哥”。
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陳汗
陳汗原名陳
因《赤壁》、《孔子》與發哥打成一片
香港人陳汗的經歷,就是一部典型的勵志片。寫過詩,也拍過小廣告,做過網站經理,賣過電子書,曾經給黑社會拍戲半道被開除,最得意的劇本輾轉14年仍然無法開機,也曾自我放逐去流浪,最窮時沒錢付房租,但他始終還是無法放下電影,最終他在內地找到了知音,50歲左右時他寫了《赤壁》和《孔子》,這讓他突然達到了電影事業的高峰,同時也背上了有生以來最多的罵名,但是陳漢也有一生最大的收獲——因為《赤壁》與周潤發一起吃過飯,后來《孔子》又有周潤發參演,兩人的惺惺相惜使得他與發哥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對摯友。
“道家”周潤發
太陽下山睡覺凌晨4點起床
快要到60歲的發哥,希望低調、過半退隱的生活,希望多和家人在一起,發展自己的興趣。其中攝影就是他的興趣之一,他是圈內外公認的攝影發燒友,深居簡出的他,有時獨自一人出現在香港的街頭,這種時候他手里多半拿著相機和三角架。編劇陳漢告訴記者,“我們冬天在內蒙古拍攝《孔子》時,有一場戲是周迅要光著腳入場,而那天沒有發哥的戲,發哥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但他跟太太早晨4點鐘就起來,跑到現場去拍照片,因為他愛攝影。他常常就說,‘我啊,太陽下山就睡覺,這是道家生活啊。’他已經無欲無求了。”
“發哥只做他喜歡的事,《赤壁》他辭演的那天,他和我,還有吳宇森導演一起吃飯。發哥很誠懇,他說想演的是有挑戰性的角色,那種人性挖掘更深的角色,當時他想演曹操的,他覺得曹操這個角色落差大,演不到曹操他就辭演了。但他依然夠朋友、很仗義。你找他,首先這個角色一定要讓他喜歡,喜歡就很投入。他不喜歡,可能就不太想合作。”
“按摩師”周潤發
曾為張國榮和杜琪峰做足底按摩
陳汗說,“在片場,發哥的人品非常好,在劇組,他的性格有點像李小龍,對老板不好,對掃地的、送茶水的工作人員都比較好。他跟大家很談得來,后來都成為很好的朋友。當時還沒有流行足療按摩的時候,他去學了這個手藝,在劇組現場給人免費按摩。他會一邊按摩一邊說,‘你身體沒事’。張國榮、杜琪峰等電影界的朋友都曾被他捏過腳。他肯定是娛樂圈最會腳底按摩的明星。”后來在電影《姨媽的后現代生活》中,發哥還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按摩技術。
據陳汗透露,發哥每次拍戲,基本都會自掏腰包把燒烤攤移到拍攝現場,讓劇組上下都吃上烤肉,這是周潤發拍戲的傳統,基本上每部戲他都會請工作人員吃羊肉串,因為羊肉最能補充體力,他曾經有一天準備了三千多串。
“戲癡”周潤發
想改臺詞他還自掏腰包請編劇吃飯
很多人都覺得像發哥這樣的演員,出了名后不容易相處。按照好萊塢的規格,人家這樣的大牌拍戲,劇組還應該有專門的餐車。陳汗說國內很多電影聯系發哥參演,他都把片酬降了大概三分之一。“我知道之前有個很大牌的老外來中國拍電影,他要求有餐車、有自己的廚師、自己的休息室,有一天在離北京很遠的地方拍戲,他突然想吃漢堡包,于是派人去城里給他買,吃了后他又不想演了,就說‘明天演了’”。而發哥呢,跟外界說的完全不同。“他想改一下臺詞都很客氣。有一天他說請我吃飯,吃完飯后他才說,希望改一改某些對白。在內地,我認識三到五個演員,是自己帶著編劇來改你劇本的,這是很不尊重人的。”
陳汗透露,只要角色是周潤發喜歡的,他可以什么都不計較,“之前他大都演黑幫老大,演《孔子》還要下跪,還得學禮儀、走路,學古人就要花很多時間的,但他對待劇本和角色的癡迷,他的敬業精神,他的專業態度令我一直很敬仰,我跟他在一起時,他說‘陳汗,我喜歡這個角色,那么我不計較那么多,拍戲超過10個小時都沒什么關系。’”
編劇要做好挨罵的準備
因為陳汗編的戲都是大戲,從《赤壁》到《孔子》,罵聲不絕,而他新編劇的《盛唐危機》是寫楊貴妃的,這又是一部大戲,陳汗已經做好了挨罵準備,“我只能說,你們掌握的歷史資料我都掌握,你們沒有的野史我也有。至于挨罵,我已被罵習慣了,做什么都會被罵。”陳汗說編劇就是個服務性行業,在圈內地位不高。“可能連燈光師都不如,導演不敢說這個燈光打得不好,攝影師更別說了,現在很多時候攝影師說了算,不然影響進度。監制在旁邊,一天拍不了兩個鏡頭死定了。干劇本就是打雜的,誰都可以過來說兩句,編劇在家里寫了幾個月,可能幾秒鐘就被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