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保監會近日發布了《2012年一季度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通報》,首次集中公布了國內保險消費者投訴的總體情況。其中,對于涉及銀保渠道的銷售誤導投訴,保監會在通報中指出,一季度涉及保險中介機構的銷售誤導投訴51起,占中介機構投訴的92.73%。 ????其中,甚為顯眼的是,保監會此次點名了一家外資銀行,提出有廣東消費者投訴該行向貸款客戶強行搭售保險。雖然對于保監會的點名批評,該外資銀行相關負責人矢口否認,表示不存在類似情況,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商業銀行暗箱操作捆綁搭售行為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值得監管部門重視。 ????如此前據媒體報道,戴女士在某商業銀行申請首套房貸,被告知可以享受7折優惠,但此后始終未見下文,直到3個月后,銀行才來電說,若要辦理7折房貸,須購買該行代理的某保險公司的一款產品,否則只能享受85折房貸,戴女士對此“無話可說”。顯然,這就是一則銀行向貸款客戶強行搭售保險的典型事例。雖說對于保險,目前國家并無強制性政策,投保與否還是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意愿來決定,但相關銀行這種房貸“捆綁”保險的銷售策略,等于直接增加了貸款客戶的壓力,于銀行形象同樣無益可言,難免得不償失。 ????對于此類現象,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銀行會靈活操作保單質押業務。有的銀行提出以貸款發放為條件,要求客戶先買保險,然后將保單拿到銀行進行質押;或者銀行為客戶發放貸款,但要求客戶將貸款的部分資金用以購買某款保險,然后通過該款保險進行質押。而通過上述兩種行為,銀行可以從中獲取保險手續費。 ????不過,早在去年8月,保監會就下發了保監壽險〔2011〕1312號文,明確叫停銀行利用貸款人的需求搭售保險的行為。該文指出此做法違反《保險法》規定的投保自愿原則,所銷售保險業務并非客戶真實需求,貸款到期后退保可能性較大。今年2月,銀監會亦針對銀行不規范經營展開專項治理工作,出臺“七不準”禁止性規定,其中對商業銀行提出“不準借貸搭售,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的要求。然而,盡管監管部門明文禁止捆綁搭售,但在個別銀行的實際操作中,此類“擦邊球”行為仍時有發生。而且,不僅是房貸搭售保險,諸如辦理存折須“捆綁”加開銀行卡、開卡須“捆綁”開通網銀等,實際都屬于銀行強迫客戶進行消費的不規范行為。 ????其實,作為共生營銷的一種形式,捆綁搭售由于能促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牌進行跨行業合作,從而擴大各自的影響力,因此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但如果在生活中,金融消費者也頻頻在一些銀行遭遇變相的捆綁搭售,那么這種現象是需要工商部門來監督?還是應該由金融監管部門來予以制止?確實值得好好探究。在此,還是希望相關商業銀行能在日常經營中進一步秉承真實、誠信原則,切莫一味追求業績而忽視了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