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在青島膠南市靈山灣海域的沙灘上,大量趕海的人在這里扎堆挖蛤蜊。這里海灘上出產的黃皮蛤蜊,不僅味道鮮美,而且今年產量非常大。只要掌握好潮水,用手一個小時挖三四斤不成問題;如果用專業的工具,一天真的能挖出幾麻袋。記者從膠南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這種野生的蛤蜊春季和秋季出現在海灘上,近年來越來越多,去年產量達上萬噸,今年的數量顯然比去年大多了。? ?? ????記者近日來到靈山灣風河大橋附近海域,因為天有大霧,而且正趕上漲潮,在海邊并沒有多少市民挖蛤蜊。趁著潮汐還沒漲滿,記者來到海邊的沙灘上,果然在海邊也撿到了活的蛤蜊,個頭和平時吃的蛤蜊大小接近,只是外殼呈現微黃色。一位在附近做道路養護的工人告訴記者:“今天你們來得不是時候,要是趕上退大潮的時候,只管下去挖,一個小時怎么著也能挖個小半桶,最少有三四斤。等到漲大潮以后,去海邊直接用耙子挖就可以,運氣好的時候,一個退大潮的時間,四五個人一起,能挖七八十斤黃皮蛤蜊呢。不光是我們膠南本地的人來,青島市區也有不少人來的,尤其是周六周日,海邊可熱鬧了。 ” ????味道鮮肉質有些硬 ????膠南一處海鮮市場一位販賣蛤蜊的商販告訴記者,前些日子有攤位專門賣黃皮蛤蜊的,這種蛤蜊價錢不貴,小的一元錢一斤,個頭較大的價錢稍微高些,也只是每斤三塊錢而已,比平時吃的蛤蜊每斤便宜兩三塊錢,但在市場上很搶手。 ????“黃皮蛤蜊和平常吃的雜蛤比起來,味道更鮮美,不過肉質相對有些硬,另外剛挖的容易有沙,吃起來有點牙磣。 ”商販介紹,“黃皮蛤蜊我們很少往外賣,一般都留著自己吃。如果挖的量多,自己吃不了,才會舍得往外賣。”商販告訴記者。 ????環境改善蛤蜊增多 ????“在膠南,這種黃皮蛤蜊主要分布在靈山灣內的風河入海口處、海水浴場等海域。 ”膠南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吳先生告訴記者,黃皮蛤蜊在膠南淺海區域生長,對污染非常敏感,最近幾年開始大量出現,跟膠南大力治污、淺灘環境改善有一定關系。 ????吳先生表示,蛤蜊在海洋中會隨著潮起潮落到處移動,“前一天被市民挖走的地方,第二天退潮時還會有蛤蜊可挖。估計一直到秋天,沙灘上都能挖到這種蛤蜊。 ”記者了解到,目前周六的低潮時間在11點30分左右,周日的低潮時間為12點10分左右,想挖蛤蜊的市民可以選擇這個時段前往。 ????新聞延伸 膠東半島常見九種蛤蜊 ????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研究員李成林介紹,膠東半島常見的貝類主要是菲律賓蛤、雜色蛤、小毛蛤、大毛蛤、青蛤、西施舌、紫石房蛤、鳥蛤、紋蛤這幾種。其中市面上最常見、銷量最大的是菲律賓蛤,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蛤蜊。 ????“靈山灣這種黃皮的蛤蜊,應該屬于鳥蛤。”李成林介紹,在山東地區目前發現有出產的鳥蛤分為兩種,其中一種名叫加州扁蛤,殼比較厚,在膠東半島主要分布在膠州灣沿岸,另外一種名叫滑頂薄殼鳥蛤,殼比較薄,主要分布在煙臺、威海附近海域,在當地飯店常見。 “鳥蛤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大量發現,但是一直沒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人們普遍不認可這種蛤蜊,所以價格方面一直也沒有上去。其實這樣反而對其本身起到了一種資源的保護作用。 ”(記者 趙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