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山東科學發展強力引擎
——紀念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國家戰略一周年
□本報編輯部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山東經濟航船沿著科學發展航道一路向前,前景一片蔚藍。 2009年,胡錦濤總書記兩次視察山東,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全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正式落子山東,為強省建設提供了強力引擎,開啟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藍色經濟區建設,深入調查研究,展開廣泛動員,全面部署各項工作,形成了發展藍色經濟的強大聲勢和濃厚氛圍,從黃海之濱到渤海之畔,從陽光海岸到茫茫堿灘,一股藍色經濟的發展勁風,席卷了整個齊魯大地。藍色經濟,這個原本有些陌生的詞匯,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地方發展的文件里,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一個攸關山東未來的全新發展高地和戰略增長極,逐步從規劃變成行動,從構想變成現實。 藍色經濟,是山東推動科學發展的載體??茖W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是“十二五”發展的主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發與保護并重,各種生產要素統籌配置,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將科學發展的理念與各地的資源稟賦相結合,與發展優勢相結合,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為導向的藍色經濟,立足于海陸統籌一體化發展,注重海洋深度開發與保護,其對海陸統籌發展的布局,對高端海洋產業的追求,對海洋生態文明的關注,無不體現著科學發展觀根本要求,是科學發展理念在山東大地生根發芽的鮮明標志。 《規劃》實施以來,藍色經濟區各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突出海洋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突出沿海、涉海、深海產業特點,現代海洋產業蓬勃發展,大量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到海洋企業、項目、園區內,藍色經濟的引領、示范、帶動效應加速釋放,帶動山東經濟不斷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邁進,發展質量邁上新臺階。實踐證明,藍色經濟科技含量足、產業層次高、輻射帶動能力強,是我們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增創山東發展新優勢的必由之路。 藍色經濟,是山東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支撐。山東發展的巨大優勢在海洋,深厚潛力在海洋。改革開放以來,山東能夠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省份,沿海優勢、臨海之便不可或缺。當今,山東又站到了一個攸關未來的關口?;仡欉^往,傳統的高能耗、低產出發展模式,海陸分離、以陸為主的發展布局,潛力已經挖掘殆盡,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環顧四周,天津濱海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加快實施,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展望未來,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陸域經濟向海洋經濟轉型,海洋經濟跨越式發展繁榮的新時代,誰能夠在海洋經濟發展中搶得先機,誰就能夠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優勢,走在前面。 面朝大海,邁向深藍,我們有條件、有基礎,更有信心。山東海域遼闊,港口眾多,海洋產業基礎好,經濟外向度高,科研力量雄厚,向大海要資源、尋財富、挖潛力、求發展,把藍色經濟區打造成具有國際水平的海洋經濟示范區,形成東部沿海新的經濟增長極,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的歷史機遇,也是當代山東人肩負的重大責任。今年一年,全省海洋經濟蓬勃發展,海洋產業規模預計將突破八千億元,藍色經濟區各項經濟指標都領先全省平均水平,這充分說明,我們完全有能力有實力建設好半島藍色經濟區,以藍色經濟的大發展開創山東科學發展的新境界。 建設好半島藍色經濟區,思想認識水平要再提升。藍色經濟是一種新興的經濟業態和發展模式,對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工作方式既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沖擊。沒有思想認識和發展理念的提升,就不會有發展思路和發展手段的革新。如果意識不到藍色經濟對于山東發展全局的重要意義,對海洋的作用還停留在提供“魚鹽之利”與運輸通道上,意識不到海洋經濟發展競爭的激烈態勢,做起工作四平八穩,不緊不慢,碰到新情況新問題繞著走,勢必錯失藍色經濟的發展良機。只有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更加自覺地從全局高度認識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地認識藍色經濟區建設給山東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更加主動地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勇于創新創造,大膽探索實踐,才能不斷開創藍色經濟發展新局面。 建設好半島藍色經濟區,主題主線要再突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是發展藍色經濟的根本指針。盡管我們是海洋大省,但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相對粗放、高端海洋產業不足,高端海洋技術匱乏、高端海洋產品稀少仍是藍色經濟區各地面臨的共同短板;盡管海陸統籌、區域一體化發展已經破題,但相關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生態文明建設亟待加強。我們只有緊緊抓住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重點培育海洋優勢產業,進一步提高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加快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海洋經濟由“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才能不斷增強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 建設好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實施力度要再加大。當前,藍色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全面落實階段,各級組織機構、扶植保障機制逐步確立,各項目標任務已逐步分解到實施意見和專項規劃中,具體到各地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中,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如果落實工作抓不好,再好的方針、政策、措施也會落空,再偉大的目標任務也實現不了。我們只有進一步加大規劃落實力度,把規劃中的重大決策、重大部署、重要任務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才能全省上下擰成一股繩,形成推進工作、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抓落實,就要突出抓好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各類園區轉型升級,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增強項目建設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港口發展,優化整合資源,突出抓好未利用地開發和集約用海,突出抓好建設資金投入,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抓落實,克服一切困難,爭創一流業績。 建設好半島藍色經濟區,組織協調要再強化。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產業,多個部門,多個市縣,組織領導和協調的任務很重。規劃實施以來,全省上下大力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重點工作協調推進制度,縱向協調與橫向協調體系逐步完善,在決策和執行兩個層面建立了有力的組織保障體系,形成了上下暢通、左右協調、推進有力的體制機制。藍色經濟大發展,有力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是基本條件。我們要在組織協調上下更大的功夫,統籌海洋與陸地、主體區與聯動區,推動以陸促海、以海帶陸、海陸聯動一體化發展;協調海洋產業、基礎設施、制度規劃,促進人才、技術、資金一體化發展,以強有力的領導激發各地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和創業激情,搞好銜接、相互配合,促進全省上下凝成一股勁兒,推動藍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蔚藍的大海,蘊藏著無盡的希望。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中央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是全省人民的新期待,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面對著一片藍海,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讓我們團結起來,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拼搏奮斗,大力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創造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