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5月7日訊 2011年7月,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沖擊5000米深海,締造我國海洋科研新傳奇。捷報傳來,關注國家深潛事業、探尋海底神秘世界已成為網民朋友關注的熱點話題。青島新聞網邀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我國載人潛水器海試臨時黨委書記劉心成為網友解讀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解答網友關心的話題。
主持人:劉局長您好!本次“蛟龍”號完成載人5000米深潛試驗,主要取得的成果和科研意義有哪些,請您給網友朋友們解釋一下好嗎?
劉心成:各位網友好,2011年“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東北太平洋海域成功下潛到5188米大洋底部,中央電視臺和有關媒體進行了現場直播,引起了廣大熱愛海洋的觀眾的高度重視,很多媒體進行了采訪,也有很多網友進行了跟帖,發表了對5000米海試成功的一些看法。
大家都知道,載人深潛目前在世界上屬于起步時間不長、難度非常大的一項科學研究,這個5000米海試的成功主要成果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對我們的潛水器的各項功能和性能進行了全面的檢驗;第二,是我們培養、鍛煉了一支海試隊伍,由全國13個大的單位、96名同志組成,大家從事的專業不同,學歷不同,工作單位也不同,大家為了中國的載人深潛事業,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團隊,遠離祖國,奔赴大洋深處,進行了載人深潛海試。大家團結奮斗,拼搏奉獻,形成了我們自己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第三,我們培養了中國人自己的潛航員,這也是我們國家自己選拔、培養的兩名潛航員,一個叫付文韜,一個叫唐嘉陵。這兩名同志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又經過了長達5年多的專業培訓,目前已經具備了在極端海洋環境中操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能力;
第四項成果是,使我們中國進入到了世界上僅有的5個載人深潛俱樂部的國家,目前有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再就是我們中國人到達了極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