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竟然羨慕中國人?
這山望著那山高。在中國人覺著美國牛奶便宜、汽油便宜的同時,美國人竟然也覺著中國人的日子好過。
美國《邁阿密先驅報》5月1日的文章討論了這么一個話題:在中國一個月掙475美元,如何過得舒坦?
按照西方標準,中國平均工資水平很低。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或者工廠新招的工人每月只掙475美元,但是生活并不會面臨太大壓力。青島25歲女孩孔雅雯(音)在一家私企上班。她說:“我喜歡買新衣服和鞋子,平均每月在這上面花300元至500元。我上個月剛申請健身卡,花了900元,可以用一年。周末我會去看電影或跟朋友們一起購物。”
《邁阿密先驅報》感嘆說,那些起薪為每月475美元的人,并沒有過著大多數美國人想象中的節儉生活。
不止是美國人羨慕中國人,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的人,時常也會羨慕那些在小城市月薪3000元左右的人。因為他們盡管薪水低,卻可以悠閑地生活,有大把時間照顧家小。不過,外出旅游的時候,顯然還是薪水高的大城市人沾光。動輒上百元的門票,對于低收入階層而言,確實影響不小。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日報道說,中國景區進入“百元時代”。未來數月將有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至100%不等。據統計,中國大陸130家5A級景區中,近半數的旺季門票價都過百元,而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等14個知名景區的門票價格,均超過200元。
景區門票為何在今年身價陡增?坊間盛行的說法是“三年解禁期”已到。但《聯合早報》分析認為,在這“三年必漲”的表象背后,隱藏著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旅游產業等深層問題。要打破“漲價怪圈”,除了對旅游產業進行結構性調整外,政府也需對公益性質的旅游景區的開發給予一定財政支持,減輕景區的成本壓力,讓其有更多資源發展周邊產業。
門票貴,便滋生逃票。香港《南華早報》5月2日報道說,內地好幾個景點提高門票價格,引發網上頻現“逃票攻略”。一篇關于泰山攻略的網貼非常流行,它為業余觀光者提供了6條登山道路,為有經驗的徒步旅行者提供了多達20條路徑,幫助游客逃避127元的門票。
門票貴,忍忍也就罷了,可如果你旅游時買飲料喝,可要小心了。《南華早報》的另一篇報道說,總部設在太原的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一名員工說,今年2月生產的12萬多箱可口可樂產品氯含量超標,后被銷往市場。氯超標的原因,是工人在2月3日維修管道時,誤把含高濃度氯的消毒水與生產飲料用水混到了一起。
另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稱,中國警方4月16日逮捕了22名生產和銷售用皮革廢料制造的有毒藥用空心膠囊的犯罪嫌疑人,對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杭州警方表示,他們將配合藥監、工商等部門,對浙江省新昌縣43家膠囊生產企業進行停業整頓,對非法企業進行封查。
《澳門日報》則刊文稱,違規企業罪不可恕,應當依法嚴懲相關責任人,使其不再敢為一己私利鋌而走險。但監管不力,有關部門基于地方、部門利益或個人利益不作為、失職、瀆職,才是問題食物藥品泛濫的“幫兇”。(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