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萊西市318家企業實現外貿進出口23.3億美元,同比增長30.4%。其中出口17.6億美元,同比增長32.1%。全市年出口額過千萬美元的企業達到30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青島耐克森輪胎有限公司、青島泰光制鞋有限公司、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鳳凰東翔印染有限公司年出口額過億美元。在重點企業帶動下,萊西形成了農產品、橡膠輪胎、紡織服裝、鞋類、機電產品、箱包等重點出口行業。 2012年,萊西市商務局將圍繞“加速、提升、增效”和促進對外貿易快速持續增長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外貿領域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工作,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 壯大企業隊伍擴大出口規模 近年來,萊西市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出口企業不斷增加,今年將密切跟蹤新建出口企業進展情況,把在談、擬開工和在建項目列出單子,安排專人全程負責,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效益,推動項目盡早實現出口,同時鼓勵有出口潛力的民營企業實現自營進出口;圍繞“保增長、調結構、擴進口、穩出口、促平衡”,培育企業國際競爭優勢,幫扶出口企業做大做強。 預計到2012年末,萊西市出口企業將超過350家,出口增幅在15%以上,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新增年出口千萬美元以上企業6家,總數達到36家。 突出產業優勢增加農產品出口 萊西市農產品質量信譽好、銷售渠道廣,2010年被評為首批“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2011年該市農產品出口6.05億美元,農產品出口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34.4%。 2012年,萊西市將把完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體系建設作為擴大出口的重點工作,鞏固提高蔬菜、花生、雞產品出口的質量和數量,促進果品、乳制品出口實現較快增長。擴大農產品出口企業隊伍和規模,爭取2012年農產品出口企業超過100家,農產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目前,萊西市有1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了技術中心,15家企業獲得農產品安全系統和質量保證體系認證,40多種產品通過ISO9000系列、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及產地注冊,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促進農產品出口快速持續增長。 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外貿升級 萊西市通過以點帶面、發揮出口名牌企業的示范效應,構建全方位的出口品牌培育機制,帶動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促進自主創新。 目前,萊西市已有2個農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2個農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8個農產品被評為山東名牌,6個農產品被認定為青島名牌。今年1月,“2011~2013年度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正式發布,萊西市青島東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Topsen、青島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萬福牌(Wanfu)、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九聯(Jiulian)三個品牌成功入選。 2012年,萊西市將組織企業參加“青島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品牌”的評選,爭取入選品牌達到5個以上,引導企業申報“中國出口名牌”的目標。目前,該市已有2件商標獲得馬德里商標注冊,隨著出口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提高,又有10家企業申請馬德里商標注冊,這將推動更多的萊西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萊西市將繼續引導企業重研發、增價值、創品牌、提質量,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外貿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現有服務平臺的檢測和研發能力,整合轄區內企業的檢測和研發資源,積極開發新產品,拉長出口產品產業鏈,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加快外貿升級步伐,全面提升出口產品質量。 加大服務力度用好國家政策 今年萊西市積極落實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做好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外貿公共服務平臺扶持資金和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助資金的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企業享受國家政策補助。 同時,萊西市加強與上級商務部門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聯系,密切關注各出口市場對進口產品的檢驗檢疫標準變化情況,將有關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出口企業。 此外,萊西市還邀請海關、商檢、稅務、外匯管理等部門的業務人員,定期舉辦外貿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出口企業應對新形勢下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萊西市鼓勵企業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以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引導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規避各類潛在的收匯風險,及時了解、掌握和幫助協調解決了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生活等各個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組織企業參展開拓國際市場 2012年,萊西市將鼓勵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境外考察和參加國內外展會等活動,充分運用中國已經簽署的10個自貿協定,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力爭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 萊西市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法國國際食品博覽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今年秋季,萊西市將組織8-10家企業參加在巴黎舉辦的法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探索企業集中參展的路子,在境內外展會上集中展示優質產品,形成展會上的“萊西效應”。 |
上一篇:山東萊西加快生態文明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