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通往青島某軍港碼頭的道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碼頭安檢口前,等待安檢進入的人群排成了一條近50米的長龍。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3周年,參加“海上聯合-2012”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的“沈陽”號導彈驅逐艦和“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23日10時免費對外開放,大批參觀者涌入碼頭,一睹雙方參演艦艇的真容。
市民對“瓦良格”不陌生
兩艘艦艇都已懸掛好象征著節日最高禮儀的滿旗,雙方官兵列隊于各自艦艇的舷梯口,迎接前來參觀的人們。艦上每一處對外開放的參觀點上,雙方都配備了講解官兵,為觀眾作著認真而仔細的介紹。
對于青島市民來說,“瓦良格”號并不陌生。2009年4月,“瓦良格”號曾到青島參加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但當時“瓦良格”號并沒有對公眾開放。時隔3年,“瓦良格”號重返故地,青島市民終于得到了一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俄羅斯官兵非常友好
“‘瓦良格’號的防空系統非常健全,反艦導彈也很有殺傷力。”來自青島的軍事愛好者郭仕博從小就對各種軍艦非常感興趣,關于“瓦良格”號,他已經通過互聯網上的資料做了詳盡的了解,對于“瓦良格”號的特點,郭仕博如數家珍。“俄羅斯海軍還是有一些很先進的裝備和作戰方式,非常值得借鑒。”郭仕博說。
在“瓦良格”號上,參觀者爭相與俄羅斯官兵合影留念。俄軍官兵對前來參觀的民眾非常友好,對于每一個合影的要求,俄軍官兵都做出了禮貌的回應并保持笑容。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俄軍官兵也給予了充分的幫助。
八旬老人登上“沈陽”號
與“瓦良格”號相隔不足百米的中方“沈陽”號導彈驅逐艦舷梯口,人群絡繹不絕。后甲板上,來自青島市太平路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學生正在仔細聽著官兵的講解。“我們希望通過參觀中國的軍艦,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對孩子們進行國防教育,希望他們將來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班主任張聯說。
在“沈陽”號上,觀眾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舉起手中的相機與官兵和艦艇合影。在青島海監部門工作的翁東風用相機努力捕捉著“沈陽”號的每一個細節。“我的工作崗位也在船上,很想了解一下軍艦上的設施。”翁東風說,參觀“沈陽”號讓他覺得振奮人心、振奮國威。
曾參加過戰斗的80歲老人高翔在官兵的攙扶下顫巍巍地走下了“沈陽”號。對于中國的軍艦,這位當了幾十年兵的老人一直非常關注。“我見證了中國海軍從落后到不斷進步的過程,我為我國海軍的發展感到非常驕傲。”高翔說。
與軍艦的“親密接觸”
——市民參觀中俄參演海軍艦艇側記
四月的青島,櫻花紛飛,碧浪拍岸。23日,參加代號為 “海上聯合—2012”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兩艘軍艦對公眾開放,上千名市民紛紛來到某軍港,登艦參觀停泊在這里的海軍“沈陽”號驅逐艦和俄羅斯“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
上午9時30分,離開放時間還有半個小時,碼頭門口早已人頭攢動,許多市民在這里排隊等候。人群中,市民逄先生是一個“軍事迷”。他對記者說:“過去常有外艦訪問青島,也曾邀請市民參觀,但像今天上如此先進的戰艦參觀,還是第一次。這下子可以大飽眼福了!”
10時整,參觀的時間到了,市民們迫不及待地進入碼頭。中俄兩國海軍水兵身穿嶄新的軍服,站在艦艇舷梯下熱情歡迎,邀請市民登艦參觀。
參演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這艘已有30年軍齡的巨艦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明確的戰略定位、強勁的武器裝備以及鮮明的外部特征成為俄羅斯海上力量的標志。
“我來之前就已經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到了眼前感覺還是為之一振。”逄先生向大家娓娓道來:“瓦良格”的長度為186米,接近兩個標準足球場的長度,標準排水量接近1萬噸,滿載排水量則超過了1萬1千噸。“瓦良格”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兩側各8根共16根的導彈發射筒。這些交叉疊放的筒狀設施猶如兩只臂膀上繃得緊緊的肱二頭肌,占據了甲板上巨大的空間。發射架內裝載著“瓦良格”號的“大殺器”——8座雙聯裝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也是“瓦良格”號被稱作“航母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時,記者發現,周圍的俄羅斯水兵一邊聽翻譯解釋,一邊頷首微笑。顯然,他們對逄先生這位“編外解說員”非常滿意。
與此同時,我國國產第三代驅逐艦首艦“沈陽”號導彈驅逐艦的舷梯下,也聚集了大批市民。
“看到這個艦這么漂亮,這么威武,由衷感到高興,也為我的丈夫能在海軍服役感到驕傲。”市民周女士帶著孩子過來,想看一下孩子的爸爸平時工作的船上是什么樣的,“孩子很小,整天跟他說,不是很明白,這次來看了就有了直觀感受。”
市民尹先生曾經在海軍服役三年,此次登艦,感受格外不同,“作為一個退伍多年的老戰士,看到現代化的軍艦,很高興,很激動,通過軍艦我們看到了國防建設質的飛躍。”
對于“沈陽”艦的武器裝備,市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沈陽”艦后甲板,逄先生非常專業地問該艦軍官林鵬:“艦上為什么只有直升機甲板而沒有機庫?”“艦雖然沒有機庫,但可利用鋼索固定直升機。”林鵬回答。
在“沈陽”艦的內部通道里,一幅幅反映官兵戰斗精神的圖片也吸引著市民的注意。林鵬介紹說,這是海軍艦艇的“通道文化”。市民劉先生對記者說,官兵飽滿高昂的精神狀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支軍隊“榮譽、士氣非常重要”。(劉振興 通訊員 王慶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