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銀行16日在爭議中堅持選擇韓裔美籍醫學專家金墉為世行新任行長,延續美國人對這一職位長達67年的壟斷。 ????醫學專家出任行長受質疑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以致于有關他的名字的中文翻譯最初出現了幾個截然不同的譯法,比如金勇、金辰勇、金永吉,最后世行給了一個統一中文名“金墉”。與此前盛傳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前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等熱門人選相比,金墉堪稱從未被 ????52歲的金墉現為達特茅斯學院校長,此前,他是一名內科醫生,也是一名人類學家,曾任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毒/艾滋病司司長。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金墉本人曾承認自己在三年前就任大學校長之前,對對沖基金一無所知。就任校長后用兩天時間惡補了金融方面的課程。 比較而言,與他競選世行行長一職的尼日利亞財政部長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和哥倫比亞前財長何塞安東尼奧奧坎波,則是公認頗有威望的經濟學家,但他們的優勢卻未能化為勝勢,原因是他們不是美國籍。 美歐雙寡頭壟斷局面開始松動 金墉入主世行固然有其自身優勢,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背后站著美國。作為唯一一個在世行擁有否決權的國家,美國人一直霸占行長一職,大權從未旁落 自成立以來的67年里,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直沿襲世行行長由美國人擔任、IMF總裁由歐洲強國內部協商并輪流坐莊的慣例。 伊韋拉16日談及此次競選時說:“這件事不是真正擇優決定的,整場投票是由政治份量和投票權重決定的。” 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普拉薩德說:“雖然舊秩序又一次贏得勝利,但這可能是其最后的歡呼。” 三位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和高級副行長最近聯合撰文,敦促美國政府終止對世行這家全球性機構負責人選擇程序的壟斷,因為這種壟斷已經不合時宜。他們相信,采取一種公開、高效的,對發展中國家候選人明確開放的遴選程序的時機已經到來。 他們強調:“現在已經逼近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實際經濟產出中貢獻一半的時刻。它們已經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更重要的是,發展中國家代表著70億全球總人口中的60億人口。” 金墉需展示大刀闊斧的改革魄力 金墉本人在獲奧巴馬提名之后表現出的改革意識頗讓人期待,他最近撰文表示,自己將致力于建立一個更加包容、靈敏、開放的世界銀行,還承諾將增加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 源起于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世行反映出當時的國際經濟以歐美為主導的大格局。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格局的劇變,以中國、印度、巴西等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這些國家在世行的份額和投票權與其經濟比重極不匹配,急需改革。 最近,金墉曾強調世行是“世界的銀行”,而現在到了他用行動來證明的時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