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男女同學平時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飯”、“男女生不得成對單獨出現在校園里”、“校園內禁止游吃”……近日,多地“雷人”校規引發網友熱議,對此,記者進行了核實。 近日,杭州長河高級中學限制男女生交往的新校規被“泄露”到網上,引發網民的討論和關注。 這樣的校規“很無語” 網友紛紛表示這樣的校規“太瘋狂”、“很無語”,稱“如果需要這樣防早戀的話,不如規定男女不得在同一個樓層吃飯”。 然而,為防堵早戀推出“雷人”校規,并不是杭州這所學校的首創。此前,成都一家中學規定,對異性之間在公共場所交往距離低于50厘米的,老師會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將被處分。佛山某中學也要求,除非班主任批準,否則男女生“不能夠一對一獨玩”;遇到困難盡量找同性同學解決,“男女生之間不得借故互獻殷勤”。 在微博和論壇上,“那些年,那些不可思議的校規”中不少更是“天雷滾滾”:周末不準看湖南衛視,生日不可請同學一起過,不許使用手機、MP3、MP4……網友驚呼“學生的吃喝拉撒學校都已經強勢介入”。 一些學生表示他們能理解學校的出發點,但是管得太嚴格限制了正常的男女生交往,而對“防早戀”也起不到實質作用。“這些規定只能管住大家的行為,但是管不了想法。” 記者還采訪到部分學生家長,他們表示支持學校在管理男女生交往方面的規定,“高考競爭這么激烈,學生當然要以學業為重,管得嚴格些有好處。” 上海進才中學校長王從連認為,一味采用“堵”的方式并不可取。“學校領導和老師只有先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愿,才能幫助他們更好成長,堵不如疏。” 模糊了“校規”和“家規”界限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師麻美英認為,中學階段正好是學生比較叛逆的階段,禁止性的規定會造成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情感對立,所以即使學校出發點是好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學校與其拿條條框框限制學生,不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學校模糊了“校規”和“家規”的界限,對于學生個人行為,尤其是校外行為,自有社會法律規范和道德準則約束。“超出學校的管理范疇去干涉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與個人空間,就是越權。無論有怎樣良好的初衷,從本質上講,都是不允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