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科“質量門”事件曝光后,涉事業主不斷奔走討說法。我們既沒有看到萬科管理層正式道歉,也沒有看到事情得到實質性解決。開發商如此“淡定”,究竟是誰在為其撐腰? ????打開精裝房“質量門”能夠發現,“紙裝修”背后有“紙監管”。政府部門監管疲軟,對開發商缺乏問責機制,是更深層的問題。我國對于房屋裝修驗收采取備案制,由開發商對于裝修質量進行驗收,驗收的結果交政府部門備案。這種由開發商自查自糾的監管方式形同虛設,難怪開發商敢于在裝修合同中玩花招蒙騙業主,甚至將裝修材料中途掉包、一再壓縮裝修成本。 ????打開精裝房“質量門”還能發現開發商一直以來的優越感。近年來,我國房價過快上漲,群眾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和部分炒房客的投機行為,導致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市場長期處于賣方市場,開發商認為房子不愁賣,自然不會重視質量問題。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正在覺醒,房價正在理性回歸,開發商唯我獨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面對精裝修當中越來越頻繁的“質量門”,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規范精裝修合同,提高房屋驗收標準,同時,應當建立對開發商的問責機制,從立法層面對裝修質量的賠付標準作出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