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哎嗨吆來,拿起櫓來,正好船頭快起錨來,撐起篙來,轉個彎來,出了港來,進漁場噢……”昨天上午,失傳已久的漁家號子再次在城陽區紅島街道韓家民俗村內響起,為期3天的首屆 “漁祖郎君文化節”拉開序幕。龐大的民俗巡游活動場面熱鬧,首日迎客1.8萬人。 在紅島街道韓家村內,有一處尚在使用的碼頭,當地人稱其為“郎君港碼頭”。據歷史考證,漁業最早起源于中國,在炎黃時代東夷部落首領郎君氏教人們結網造船、出海捕魚,被后人尊為“漁祖”。郎君港碼頭正是郎君氏結網造船、出海捕魚的發祥地。 “大家所熟知的媽祖祭祀是從南方傳過來的,而郎君祭祀則是北方土生土長的文化。 ”青島市民俗協會會長田清來介紹說。祭祀郎君的儀式最早出現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上午10時許,18位腳穿豬皮靴的老漁民登上各自的木帆船,喊著漁家號子,搖起櫓,在郎君港釣魚臺水域撒下漁網。 “我爺爺的爺爺出海時穿的就是這種靴子,用麻繩把整塊豬皮縫成靴子,出海的時候穿在腳上,既保溫,又隔水。 ”今年已經78歲的韓家村村民韓承德說,這種木帆船只能在海上待一天,早上出海,傍晚歸航。 漁祖郎君文化節期間,韓家民俗村內將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還有漁鹽古鎮攝影展、篝火晚會等活動。(記者 趙偉 通訊員 李彥志 李政 趙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