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發展管道燃氣用戶7萬戶,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用戶3萬戶,環衛改革將試點引入市場化運作……昨天,市政協委員、市市政公用局黨委書記、局長單強煒解讀今年該局要做好的民生實事,計劃投資75億元,實施44項民生工程,構建“大市政公用”綜合保障格局,其中全國最大的垃圾處理中轉站、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利用、海水淡化等多個大項目將在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環衛清潔 試點市場化運作 ????“在去年環衛改革的基礎上,今年我們正在調研試點引入環衛清潔工作市場化運作機制,保障居民獲得更好的環衛服務。”單強煒說,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將某個區域的環衛工作承包給專業的保潔公司,一方面更能保證清潔的質量,也利于環衛工人的年輕化。如果效果好,將逐步把整個環衛工作推向市場。環衛工作推向市場后,目前的環衛工人工作也有保障,一部分人可以分流安排在環衛系統的其他崗位上,另一部分可以讓承包公司聘用,并且要求承包公司給予的待遇不低于目前的待遇水平。 ????“今年還將多建設一些環衛工人休息間,不讓他們在馬路邊上‘打瞌睡’。”單強煒告訴記者,今年繼續提高環衛工人的待遇。據介紹,去年我市開展環衛改革以來,已投資1519萬元,采取新建、租賃等方式,建設環衛職工周轉宿舍1.35萬平方米,安置環衛工人3000名。市北區、嶗山區、城陽區等已將環衛工人工資提高到每個月1500元,其他各區也通過各種形式提高了環衛工人待遇。購置、更新各種環衛車輛565輛,解決了人工清掃效率低、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市區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以上。 ????供水 水質監測能力國際領先 ????“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00公里,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用戶3萬戶,新建、擴建水廠兩座,建設調節水池、加壓站6座,市區供水能力增長17%,全市年供水總量達到5.8億立方米,實現建市以來供水量的歷史性突破。”單強煒介紹,目前島城有很多老供水管網年久失修,損壞比較嚴重,老管生銹后容易污染水質,將進行改造。 ????“海水淡化項目今年要達到年產量1600萬噸,下一步要達到日產量10萬噸。”單強煒介紹說,這個項目是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另外,今年將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水質監測能力由目前的106項檢測達到240多項,實現原水、出廠水、管網水全程在線監測。 ????供熱 基本解決老城區供熱問題 ????“今年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基本解決老城區供熱問題。”單強煒說,計劃新建、擴建福利院供熱站、李滄東供熱站等熱源項目6個,建設供熱管網410公里、換熱站90座,其中有30座在老城區。 ????“燃氣的氣源今年也將有增加。”單強煒說,今年將新建、改造燃氣管網230公里,發展管道燃氣用戶7萬戶,建設天然氣汽車加氣站10座,開工建設重慶路、金水路燃氣環網工程,全市年供氣總量達到8.5億立方米。還要加快推進中石化山東LNG項目,為島城提供更多的氣源。 ????垃圾 運輸途中不再散發異味 ????“污水經過處理后進入城市景觀河道,城市就會更有生機。”單強煒告訴記者,目前市內四區的污水集中處理率已經達到97%,高于供水的能力。他們將繼續開展“惠民服務進社區”排水設施專項整治,解決老城區部分樓院存在的古力冒溢、排水不暢等問題。 ????同時,建設李村河上游污水處理廠和南海路、太平路排水泵站,擴建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市內七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升級改造排水設施,更新功能先進的9大類排水設備,完成重點道路的積水點改造,提高城市防汛排澇能力,確保道路排水暢通。建設“截污納管、雨污分流、廠網協調、泄洪順暢”的大排水管理體系。加強河道、明溝、暗渠的截污設施監管,鞏固市區五大流域截污成效,確保無污水徑流。 ????“今年將要建成投入使用的全國最大垃圾中轉站是非常環保的,從運輸到處理全程封閉,不會排放異味。”單強煒說,這個項目今年上半年啟用,將成為集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生化處理、沼氣利用為一體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和“分類接收、密閉運輸、減量處置、應急暫存”的生活垃圾物流園區。 ????今年還將開工建設小澗西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建成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城肥處理廠。另外,配套新建、改造公廁50座,密閉改裝建筑垃圾運輸車輛400輛,建成嶗山區、黃島區垃圾中轉站,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維修 試點“一鍵報修”服務 ????“在居民家里安裝一個按鈕,有水氣電暖方面的問題,居民只要按一下按鈕,維修人員就會上門服務,這個新模式今年試點。”單強煒說,將為特需群眾提供 “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利用銀聯、手機、支付寶等平臺,拓展充值、繳費渠道,探索推行遠程抄表。通過12319熱線、民生巡查、進社區面對面、局長接線日、市民開放日等方式,確保第一時間掌握群眾需求和意見建議。實行“當場承諾、限時承諾、延伸承諾、回訪承諾和承諾考核”新機制,確保服務內容滿足群眾需求、服務過程接受群眾監督、服務質量交由群眾評判。對工程施工、入戶調試、事故搶修恢復等服務,采取告示牌、明白紙、媒體公告等形式,公布服務內容、完成時限等。記者 孫啟孟 通訊員 姜相宜 |
上一篇:網友質疑東海路種苗木遮海
下一篇:青島5成學校無食堂午飯靠小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