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運載了7000噸散裝濃硫酸的韓國籍化學品船“雅典娜”號,在航經廣東汕尾海域時發生自沉事故。雖然經過廣東海事、救撈等部門的應急救援,船上18名船員已被全部救起;但沉在海底40米深處的7000噸濃硫酸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發生泄漏,后果將不堪設想。
沉船的打撈工作為何遲遲未曾啟動,何時相關部門才會采取強制打撈措施?3月20日,廣東海事局對這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答疑釋惑。
沉船上的硫酸還安全嗎
據事故船船長陳述,該船上載有7000噸濃硫酸,分裝在16個艙室中的中間6個艙室;此外,還有40噸船舶燃料油。雖然棄船前,船員已關閉了貨倉和油艙閥門,但對沉船目前的狀況,周邊漁民、當地政府、海洋環保人士等社會各界都不無擔憂。
“根據當前的監測,沉船的狀況是可控的,沒有發生硫酸和燃油的泄漏。”廣東海事局局長梁建偉的話,給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廣東海事局通航管理處副處長張顯平解釋,與稀硫酸不同,濃硫酸在密閉的艙室內,其狀態是相對穩定的,對鋼的腐蝕度很低。“根據我們的監測,附近海域的pH值也一直處于7.9以上的正常數值,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說明硫酸沒有泄漏到船體外面。”而對于3月14日發現的小量油污水帶,張顯平否認那是沉船燃油泄漏,“經過清污船使用吸油粘、消油劑等處理后,15日開始現場就已沒有油污帶了。而如果發生燃料油泄漏,沉船現場會不斷出現油污。”
為何還不采取打撈行動
“現在沒泄漏,不代表以后不會泄漏。”海事部門表示,不排除未來將會有泄漏的可能性。
何時才能將這個“定時炸彈”移走?對此問題,記者獲悉,目前打撈方案正在商議之中,沉船打撈時間仍未確定。
為何打撈行動遲遲未有進展,對此,廣州打撈局專家吳建成表示,這里面既有技術上的問題,又有相關法律程序的問題。他解釋道,雖然目前韓方船東和保險公司仍未委托打撈公司打撈,但作為交通部專業部門,廣州打撈局為了履行責任和義務,在13日當晚已經進駐沉船現場開展有關打撈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初步擬定了兩套打撈方案,但“兩套方案都存在較大的難度和風險”。
廣東海事局法規處處長高宇進一步說,根據相關法律程序,沉船的打撈要由船東及其保險人指定打撈公司來作業,而他們還未委托我方進行打撈,也未提供關于“雅典娜”號貨輪的詳細技術資料。“只有他拒不履行打撈義務時,我們才可以視情況啟動強制打撈程序。”
“313”韓國化學品船沉沒事故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汕尾市副市長李賢謀稱,我國相關部門已于15日和17日兩次向韓方船東和保險公司發函,敦促其盡快落實打撈事宜。目前韓方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其保險人19日到達廣州,20日已到達了汕尾海域現場,“由于打撈難度大,情況復雜,打撈方案的細化也存在難題。他們也在進行左右權衡,期望擬定最科學的打撈方案。”
與此同時,廣東海事和打撈部門也正在積極進行法律上和技術上的準備,根據對沉船狀態實時監測的情況,視危險程度開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