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螳螂川赤鷲鎮段人行便橋已修通。 (記者杜文蕾攝) 暮色之中,站在河水中的修橋工李師傅旋緊最后一個扣件——大水毀橋后60小時,螳螂川富民縣赤鷲鎮段沿河兩岸兩所中小學的學生和群眾又有了一座渡河新便橋。 4日晨6時30分左右,疑為降雨及上游梯級電站排水發電等原因,造成螳螂川富民縣赤鷲鎮段兩座僅搭成使用數日的便橋被突漲2米的河水沖毀。由于該河段兩岸各有一所學校,沒有了便橋,近千名中小學生返家返校就必須繞行10余公里路,赤鷲鎮政府在橋毀當天就緊急聯系上級交通部門及轄區企業協商籌建愛心便橋。在各方協作努力下,該河段昨晚架通第一座人行便橋,另一座車行便橋預計在今早即可完工。 昨天,在被毀車行便橋的原址,一臺大型挖掘機在疏浚著河道,數十名工人將挖出的鵝卵石和運來的碎石頭夯實到預埋了混凝土涵管的橋基上。赤鷲鎮鎮長李俊波在現場指揮施工。他介紹,從富民縣城通往赤鷲鎮集鎮的公路原本有一座赤鷲大橋,但因使用年久成了危橋。富民縣交通局最近拆除了舊橋,正在重建新赤鷲大橋。新橋建好前,兩岸村民需要繞行19公里才能過河。為解村民過河之需,新大橋建設施工方在新建大橋上游約100米處,搭建了一座臨時便橋,供行人通行。同時,當地一些企業合力,又在新大橋下游1公里處用混凝土涵管、回填土石等,修建了一座長50米、寬6米的車行便橋。這兩座便橋都是才建成通行不久。近日大水沖毀了兩座橋,新赤鷲大橋又要到6月9日才能完工通行。鎮政府考慮到河兩岸群眾、學生、企業通行不便,4至6月更是赤鷲櫻桃、楊梅集中上市的黃金時間,交通不便帶來的影響很大,因此與交通部門和周邊企業攜手搶修出一座車行便橋、一座人行便橋作臨時使用。到新赤鷲大橋竣工恢復通車后,這兩條便橋都將進行拆除。 昨晚完工的新便橋長41米,采用扣件連接鋼管結構,橋面用厚實的木板鋪成,橋兩邊還設置了安全網,可供行人通行。參與架橋的李師傅說,雖是便橋,但這座橋的結構很穩定,再遇到類似4日一樣的大水也不會受損。(昆明日報記者田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