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本基本搞光,身體基本搞傷,生活基本搞亂,夫妻基本搞僵”,小品《裝修》中的這句臺詞說出了新房裝修的辛苦,而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購房者為了省時省心開始關注能夠 “拎包入住”的精裝商品房。但精裝房項目地板甲醛超標、櫥柜有裂縫、衛生潔具以次充好等問題也是不斷出現,精裝房的投訴也呈逐步上升之勢。精裝房普遍存在哪些問題?開發商美麗宣傳的背后藏著哪些陷阱?市民在購買精裝房時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近日,早報記者針對這些熱點展開了調查。 “大牌”精裝房問題一籮筐 市民程先生于2009年在銀川東路上一個精裝商品房小區里買了一套房。雖然精裝房售價比較高,但是程先生認為該項目的開發商是業內口碑較好的龍頭企業,開發商在宣傳材料中注明了其使用空調、熱水器、門、窗、廚衛設備等均采用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有了這雙“保險”,房屋裝修應該沒有問題。 可是入住后的兩年多時間里,程先生遇到了很多的麻煩。在進入供暖季以后,他家中有一間房屋的地暖出現了半屋熱半屋涼的離奇情況。供暖企業的維修人員上門檢查了多次都沒找出原因,無奈之下只能將地板撬開,結果發現屋子中間的暖氣管道中竟然灌滿了水泥。這樣的煩心事不止這一起,前幾天他家廚房的櫥柜出現了大片松動,嚴重影響使用,上周,程先生在家中洗澡時,淋浴間的玻璃門竟然被一把拉下,地板也因為木質太軟,一放重物就留下難看的印跡……這些問題都讓程先生郁悶不已。 墻皮脫落“露”出偷懶裝修 此外,市民胡先生也被精裝房傷著了。 他購買的房子開發商所包的裝修項目較少,他認為不會出啥大問題,所以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很馬虎。結果入住不久后,一間房屋開始出現墻皮脫落的情況,他趕緊找來開發商的維修人員,結果維修人員表示這是居住時屋內濕度較大造成的問題,與墻體本身無關,所以不屬于保修的范圍。胡先生信以為真,就自己找來了油漆工準備刷墻。結果油漆工告訴他一個驚人的內幕,按照業內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屋內墻體應該刷三遍乳膠漆,但是從胡先生家掉下的墻皮看,裝修公司很可能偷工減料,在刷墻時只刷了一遍乳膠漆,所以才出現了短時間內爆皮的情況。 “雖然說此事讓我很氣憤,但是咱們無憑無據,這也沒法化驗,就只能吃啞巴虧。”胡先生無奈地說。 地板變形“揭”出暗傷 相比前兩位很快就找到問題的消費者,家住旌德路的李女士卻被精裝修房屋折騰了兩回。她住進精裝修房后不久,家中的地板開始變形,隨后出現了開裂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開裂的面積越來越大,她立即找到開發商,開發商維修人員倒是很痛快,立即為李女士更換了地板。可是過了不到一個月,地板再次變形,李女士再次找到開發商,最終經過多方檢查發現,原來是安裝在暗處的一段水管質量不達標,出現漏水情況導致了地板變形。 “雖然最后自己沒有花錢,但是前前后后折騰了小半年,這房子看樣板間的時候絕對漂亮,但是住進來是真不省心。”李女士感嘆說。 記者整理早報熱線接到的精裝房投訴發現,精裝房的質量糾紛和材料糾紛一直居高不下,為什么這一痼疾長時間難以解決?業內人士認為答案應從精裝房的源頭尋找,所以記者對于兩家正在銷售的精裝房項目進行了探訪。 問題1 保牌不保貨 位于敦化路上的華仁·歐典商苑項目被商家宣傳為CBD繁華區域的“精裝府邸”,在周邊樓盤每平方米售價13000元左右的情況下,該項目每平方米的售價在17000多元左右。記者走進該項目的售樓處時,發現其樣板房確實很漂亮,但是在仔細詢問裝修情況時,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在該項目廚房參觀時,記者發現其油煙機和打火灶比較精致,隨即詢問如果購買此房是否能獲得一模一樣的廚房用品,結果得到了一個否定的答案。銷售人員表示,對于屋內的任何裝修環節所涉及的產品,開發商只能保證實際使用的產品與樣板房展示的產品品牌相同。“現在這些東西更新換代很快,很可能我們在裝修的時候已經沒有這個型號的油煙機了,所以不能給你保證一模一樣的。”銷售人員介紹說。 隨后,記者又詢問地板、墻體等裝修部分的保修問題,銷售人員在給不出準確時限的同時也坦言,這些內容不會寫入合同里。“你簽了合同以后,我們在交房時會將此寫入《房屋質量保證書》里。”銷售人員介紹說。 問題2 裝修未定房子已售 相比于華仁·歐典商苑,位于上海路60號的鑫地·領海苑項目的精裝情況則更讓記者“沒底”。記者在走進該項目的售樓處時,工作人員只能對著戶型圖對記者講解該精裝房的情況,這個號稱精裝房的項目在開售多日后甚至連樣板間都沒有建起來,除了確定每平方米1000元的裝修標準和裝飾公司外,裝修所選的材料、裝修的項目等一切還都是未知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銷售人員表示該樓盤的小戶型已經售罄,催促記者趕緊下決心。 記者隨后詢問售樓人員在一切都是未知數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房屋質量,銷售人員給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們請的裝修公司很有名,你打聽一下這個裝修公司就能放心了。”銷售人員說。對于裝修部分是否寫入合同的問題,該銷售人員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表示要先交錢簽訂購房合同,然后開發商會與消費者簽訂一個關于裝修的“小合同”。 美國:重罰開發商 美國的精裝房除了裝修之外,同時包含部分家具。地板、玻璃窗、墻紙、廚房常用品、家用小電器、室內的中央空調、防火、防煤氣預警裝置等,不但非常完備,而且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相應的法律約束,一旦因房屋質量出現問題而被告上法庭,所面臨的賠償可能令開發商傾家蕩產。 精裝“肥肉”多人分 對于記者暗訪遇到的情況,業內人士馬先生認為很正常。他告訴記者,開發商保證品牌不保證型號是一種省錢伎倆,以坐便器為例,同是一個德國知名品牌的坐便器,原裝進口的高端產品和國內貼牌生產的低端貨差價能達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而且一旦消費者與開發商簽訂了售房合同,那么裝修的標準和保修的年限就都由開發商說了算,消費者很難再有發言權。 “一個房地產項目號稱每平方米2000元的裝修標準,實際上開發商每平方米能給裝修公司1800元就算是有良心了,而裝修公司還要再扣除一大部分利潤,有時候材料供應商也會在正常利潤之外以次充好再撈取一些好處,到了裝修工那還會對好的建材‘偷梁換柱’,在多方分利的情況下,往往用到房屋上的裝修花費不到宣傳價的一半。”馬先生告訴記者,對于材料上的這種魔術,消費者往往很難發現。 成立業主聯盟把好驗收關 現在島城精裝房比例還不足20%,市民在選房時沒有“房比三家”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沒有保證裝修質量的辦法?記者采訪了百姓裝飾監理中心的劉玉義工程師。 劉玉義表示,第一,業主可以成立業主聯盟,輪流到工地上監工,檢查裝修公司用的材料是否和合同上一致,其中特別要注意電線、水管這些安裝在墻內的建材質量,一旦發現問題,多個業主比單個業主投訴更能引起開發商重視。聯盟可以要求開發商整改,甚至集體拒絕收房。“其次,業主聯盟在開發商交房時聘請專業的驗房師驗房,從專業的角度找問題,一旦發現裝修不達標的項目,立即責令裝修房整改,直到滿意后再簽署收房合同。”劉玉義說。 你在購買精裝房后有沒有遇到問題?如果遇到糾紛可以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早報記者將幫你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