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欲擁有五六家銀行 “今年,我肯定還會有大動作!”24日,林春平向廣州日報記者獨家透露說,目前正有一家海外銀行與他接洽,談判收購事宜。 據林春平介紹,這家銀行比已收購的美國大西洋銀行規模大10倍以上,“他們負債率比較高,也已經接近破產。”林春平透露說,今年3月份,雙方將就收購事宜進行第二輪談判,“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能吃下來!” 林春平進軍金融領域的雄心顯然不僅于此。 2010年6月,林春平投資1億美元,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春平國際金融控股集團。2011年8月,該公司在美國投資1億美元,成立了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 “你只要看這名字,就知道我有什么計劃了。”林春平透露,今后10年內,計劃擁有5至6家有影響力的銀行,“每年都會有動作的。”此外,林春平的5年計劃是,在美國華爾街以及新加坡或者中國香港開設銀行的分支機構。 為了實現這一雄心,林春平已經著手準備。 24日,林春平向廣州日報記者獨家透露稱,早在收購完美國大西洋銀行以后,他就迅速著手在香港申請成立“世界華商金融協會”,“去年12月22日,香港政府已經正式批準,所有手續都辦好了。”林春平擔任協會主席。 他表示成立這個協會,首要目的就是匯聚智囊團以及培養金融人才。“我們會請很多國內外金融界老前輩、大銀行家,以座談或者論壇的形式,討論金融,向他們學習、取經。此外還能進行人才培訓。”目前,協會已有10多個成員單位,“都是國外大銀行家。” 林春平透露,協會已開始策劃活動,“會在北京設立秘書處。” 盈利模式 不被看好 據林春平介紹,新匯豐銀行的盈利模式是,吸收美國特拉華州居民的小額零星存款,匯聚成較大規模的資金額度后,存入大銀行,賺取利息差。“這是最傳統的方式,也是最穩健的方式。”林春平說,“目前來看,盈利不成問題。” 然而,這種模式并不被國內金融專家看好。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如果沒有奇招,只是靠賺利息差,在美國銀行業將很難生存。” “美國銀行的日子顯然沒有中國銀行的日子好過,在美國,一個好的商業銀行,來自中間業務的利潤在總利潤中占比要達到40%以上,而中國銀行,這一塊可能不到20%。”芮萌分析說,中國的銀行利潤豐厚,在于其壟斷性質,這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芮萌分析說:“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海嘯,就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要生存下來,靠原來的利息差來賺錢已經不可能,因為存貸款利率都是競爭的。特別是金融海嘯后,美國對金融業的監管更趨嚴厲,況且美國的實體經濟還沒有根本性的好轉,他們暫時不會問銀行借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