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安徽阜陽一名60多歲的農村老漢用了近3年的時間帶動全國三百多名老人承租荒廢土地植樹造林300萬畝的消息在網上被炒的沸沸揚揚,這一消息經過當地的一些媒體報導后,再次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帶領百名老人植樹造林的老人名叫高峰,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老漢,據他本人介紹他從年青時起就對植樹造林特別感興趣,是當地有名的“樹癡”,他告訴記者,發動百名老人植樹造林的念頭由來已久,他這樣做的原因有三:一是出于對植樹造林的熱愛;二是讓植樹造林變成實質性造林;三是用事實和行動告訴人們,只要改變觀念方法得當植樹造林也照樣可以發家致富,從而讓植樹造林工作從依靠政府鼓勵、號召變成廣大群眾自發或自覺。 高峰老人說,當前我國植樹造林的現狀非常值得人們去深思,雖然每年的植樹節上對植樹造林的呼聲很高,但是只要植樹節一過,一切又歸于平淡,很少有人把植樹造林當成一項事業去做,這是因為“植樹造林不能致富”這樣的理念已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了。因此如果真想把植樹造林工作落到實處,那就不能僅僅只關注一個植樹節,而要把植樹造林工作進行通盤考慮,要讓植樹造林能真正有收益,要老百姓通過植樹造林可以賺到錢,到時不用政府號召,人們就會自發地去種樹了。所以這中間的諸如在哪里種、種哪些樹、種下去如何管理、怎樣提高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等這些根本的問題要解決掉。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植樹造林工作才會步入良性軌道。高峰老人表示,在這一系列問題中,最主要的還是樹種的選擇和日常的管理。 當前在安徽境內好多地方在選擇樹種時還都是選普通的柳樹和楊樹,由于這兩種樹生長緩慢,又占用土地,一般情況下,種一棵樹要經過十年甚至更長一些時間才能成材,投資回報周期過長,而且如果前期管理不好,還不易成活,因此人們的極積性不高。為改變這一現狀,高峰老人在全國范圍內走訪了一年多時間,于2008年引進了具有“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可高密度種植”的新樹種---速生竹柳。2010年,他又在保留速生竹柳種優良特性的基礎上成功繁育出生長更快、品質更優的升級換代品種“高峰牌速生竹柳”(簡稱高峰竹柳)。 實踐證明,種植高峰竹柳經濟效益顯著,由于它生長速度快,密植性能好,一般種植5年左右即可成材,每畝可種植300棵,產木材100立方米,收入9萬元以上,總體經濟效益是種植其他樹木的十倍以上。而且這種樹的材質優良,木材密度好,自然白度高,不空心,不黑心,是制造纖維板、木工板、膠合板的優質原料。截止2010年,僅在潁上縣謝橋就有二十多位群眾通過種植高峰竹柳走上了致富之路。高峰老人說,由于選對了樹種,再加上實行精細化管理,所以植樹造林的收益非常明顯,就是靠這一優勢,讓很多的人愿意跟隨他,通過植樹造林發家致富,不僅富了自己同時又改善了社會生態。 最后高峰老人又向記者出示了他的植樹造林統計表,上面詳細地記載著每一個參與者的種植時間、種植畝數、土地位置、聯系電話等信息,他表示,在今年植樹節前后他將把這些名單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從而讓更多人直接到這些基地去參觀和見證。這些最初跟隨他植樹造林的參與者都成了依靠植樹造林發家致富典型,把這些人的基地和聯系電話公布出去為的就是方便讓更多的人去復制財富,從而帶動更多的人投身于這一行業中來,實現他在“在有生之年植樹造林1000萬畝”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