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濟南2月14日訊 由于缺少公辦幼兒教師編制,不能享受財政支出,導致很多幼兒園在“公辦”的牌子下,仍然收取高額建園費,以彌補資金不足。隨著2月14日我省《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下稱《標準》)的出臺,這些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關延平說,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普及程度不高,二是公益性差。他以曲阜市調研情況為例指出,去年下半年,省教育廳調研獲悉,該市在編公辦幼兒教師只有7名。另一個讓人揪心的數字是,目前,全省在編的公辦幼兒教師比例為15%-16%。“所謂公辦教師其實是擠占了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幼兒園聘任,通過收取建園費發工資。”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說,不少公辦園僅僅停留在所有權是國有,但是經費還是通過收費來解決。 14日,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據了解,《標準》適用于縣級以上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舉辦的幼兒園。國有企業利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村(社區)集體舉辦的幼兒園等,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標準》明確,公辦幼兒園中教職工與幼兒比例為,全日制普通幼兒園:1:6-8;寄宿制幼兒園:1:5-6。幼兒園教職工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專任教師、醫務和財務人員。保育、后勤服務人員逐步采用勞務招聘等方式解決,不列入編制管理。其中,專任教師不低于教職工總數的91%,每所幼兒園至少應配備1名醫務人員,寄宿制幼兒園每園配2名。《標準》同時要求,財政部門要根據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人員編制,嚴格按編制內實有人數核撥幼兒園相關經費。 張志勇說,長期以來,有些冠名的公辦幼兒園,由于沒有專門的編制配備標準,財政沒有辦法撥付工資。因此,我省在全國首發的《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對學前教育健康發展是一個大的突破。(記者 徐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