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并非人人都能玩的游戲 在上海、北京對高房價望而興嘆的人們,到了印度的孟買、新德里,就只能望而生畏了。 孟買南部班卓爾區一棟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小樓,上世紀90年代時售價400萬美元,到了今天已經暴漲到5000萬美元。小樓旁邊一戶位于第五層的小公寓,有四個臥室、四個衛生間和兩個廚房,面積共300平方米。聽房主講,這套房子1975年買的時候值60多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元),現在它的價格已攀升至3.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000萬元)。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房價竟漲了600倍,讓人驚嘆。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房子,十幾萬人民幣一平方米,貴得有些不可理解、不能接受。但在印度專家眼中,價格如此之高的房地產市場卻并不存在泡沫,2010年之后的房地產市場黯淡只是價格抑制了需求,老百姓對房子的渴望仍然是實實在在的。 但面對這樣一個如此巨大、利潤如此之高的市場,門檻卻不是人人能跨得過去的。 “咋舌”的高房價 孟買的房子基本都貴在地理位置上。幾年以前,孟買地價是南貴北賤,南方臨海屬于富人區,越往南走地皮價格越高,房價越貴。因為那里是老城區,古建筑多,設施完備,而且沒有土地可再開發;北邊是新開發的城區,相對便宜,再往北更遠處的郊區房價更便宜,是許多中產白領的首選。 2007年開始,孟買的房價飛漲,在南孟買素來是富商巨賈、寶萊塢明星聚居地的庫巴拉山一帶,曾經出現過9萬盧比1平方英寸的房子(即每平方米約合人民幣1984萬元)。那是一座塔樓,外表像火柴盒一樣簡單普通,可當年一經推出,很快就被印度人搶購一空。換算一下,對比孟買當時不足3000元人民幣的年人均收入,這個價格有點像是在開“國際玩笑”,可事實就是如此。“現在孟買的房子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富人聚居區了,高品質、高價格的房產散落在沿海以及沿sealink的地區。”摩根斯坦利的一名員工這樣介紹。 Oberoi是孟買品質最好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公司總經理助理Chirag Savia帶我們去看Oberoi正在開發的位于孟買遠郊的一處住宅,社區不是很大,只有五六幢高樓。項目已經基本完工,進入樣板間,與中國的住宅樓看起來很像,沒有太大迥異。其中一間三室兩廳兩衛的普通家庭住房,建筑面積170平方米,售價64萬美元。“如果不塞車,從這里開車到市中心大概只要40分鐘至一個小時,所以價格便宜很多。”Chirag Savia語氣稀松平常地介紹說:“如果在市中心,這樣的三居室,120平方米的大概在300萬美元。” 2010年孟買房價甚至挺進世界前十。據2010年在線房地產調查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進入世界最貴房價的十大城市是摩納哥、莫斯科、倫敦、東京、香港、紐約、巴黎、新加坡、羅馬、孟買。就拿孟買與巴黎來比,巴黎在世界最貴房價排行榜上位居第7位,每平方米售價12122美元。孟買排行第10位,平均每平方米9163美元;而2010年巴黎人均年收入為36966美元,孟買人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 高房價背后 印度高房價背后,隱藏的是它的土地制度。印度憲法規定:一切公民均享有在印度領土內自由遷徙,在任何地方居住和定居的權利。這意味著一個印度人,無論他走到了哪里,他都與所在地的居民享有一樣的公民權利:求職、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權利均等;不需要健康證、暫住證,不會被收容;可以賣烤腸或紅薯為生,甚至不會有城管。 同時,印度法律還規定只要連續使用一塊土地10年,就自動獲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其法律精神表現為:只要政府沒有規定不能住,那就可以住。 從上世紀6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進城隨意劃地而居,貧民窟隨之壯大成型。由于這種劃地而居的權利,貧民窟的居民自稱為“貧民窟主“,即貧民窟的業主,并為政府和城市原住民所認可。 印度的貧民窟舉世聞名,甚至成了一些旅游者來印度觀景的一處“勝地”。貧民窟的規模正在無聲地蔓延,悄悄地蠶食著城市。來自《印度時報》的報道曾預測,截至2011年底,全印度城市貧民窟人口將達到9306萬。印度城市貧民窟人口十年間增加了1780萬。 雖然貧民窟以垃圾成堆、衛生條件惡劣、缺乏公共廁所、治安問題突出著稱,但當有開發商或者政府提出拆遷或購買土地,這里的主人卻并不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