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沿河鄉鎮爭做“水文章” 大沽河治理這盤大棋涉及240多萬人,觸動河岸兩邊每個人的生活,大沽河流經區域的50個鄉鎮都在斟酌自己手中的棋子:治理大沽河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如何走好自己的這一步呢?記者探訪發現,沿河鄉鎮紛紛行動起來,有的立足傳統農業,有的瞄向生態旅游。借河流治理做足“生態旅游”、“親水經濟”的文章,這個想法如同蜿蜒流淌的大沽河水一樣擴散在沿河村鎮。 A、工業何處去? 生態要求倒逼產業升級 “這次大沽河治理,不僅是治河,在一定程度上講,更是一次產業調整和升級的契機。污染環境的項目會進一步得到清理,以往那種先要經濟效益再講環保的做法行不通了。”李哥莊鎮黨委書記李述獻說,歷史上大沽河進行過多次治理,以前治理都是清理一下河道,修修堤壩之類。但這次不僅僅是治理大沽河,重點在于保護、修復和開發大沽河。只有留住青山綠水,才能換來金山銀山。 在李哥莊鎮,向美麗要效益的華麗轉身已悄然上路。一個典型的表現是,這個工業強鎮為了保護現有水系,在招商引資中對可能存在污染的項目一律亮紅燈,實行一票否決。“凡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污水的及存在視覺污染的項目,將直接否決。我們引進的多是研發和組裝為主的先進制造業。”李述獻說,最近3年,已經有6個項目被否決,其中一個上億元的投資項目,只因為涉及使用大鍋爐便遭淘汰,累計下來,被擋在門外的投資金額已達10億元。 李述獻說,大沽河治理不僅將為李哥莊鎮帶來旅游業的發展,開辟新的增長點,同時,生態環境的高度要求也將倒逼全鎮工業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邁進,由以往的分散發展向園區集聚改變。 B:小城鎮特在哪? 水是發展的“金字招牌” 大沽河整治,沿河鄉鎮都在爭做“水文章”,鄉鎮發展的特色之路在哪里?如何避免重復建設、“爛尾工程”?如何謀劃好大沽河的 “一盤棋”,沿河各個鄉鎮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因為水土豐盈,仁兆鎮被譽為 “青島市蔬菜之鄉”,是膠東半島最大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總產30萬噸,蔬菜食品加工企業100余家,產品遠銷韓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按照發展規劃,仁兆鎮的定位是打造 “漢文化景觀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旅游度假區”。這兩個發展方向,歸結到一點都是旅游,而蔬菜采摘也成了旅游亮點之一。 與“蔬菜之鄉”仁兆鎮以菜招攬游客相比,“制帽之鄉”膠州李哥莊鎮的生態旅游規劃,更是把水當成了大賣點。“李哥莊鎮有大沽河、桃源河等主要河流,境內流長30公里,流域面積達52平方公里。鎮域東南部具有大面積低洼鹽堿灘,形成獨特的濕地景觀,是膠州灣濕地的重要組成部。”李述獻向記者介紹,大量的河流、水塘洼地和大面積濕地,地表、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河、溝、水庫、水塘、濕地、滯洪區等構成了李哥莊基本的自然景觀特征,為開發以“水”生態環境為主的旅游產品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結合小型水體治理,李哥莊鎮將打造清水長流、四季常綠的高端商住小區,建設水上樂園和島嶼會所等,引進意大利的大企業計劃投資 12億元,開發建設占地2500畝的國際旅游休閑度假社區。 “在大沽河治理和規劃的大背景下,水依然是沿河村鎮發展的金字招牌。”李述獻說,大沽河的滋潤,帶動了沿河經濟快速發展,市里出臺的治理新規劃,將給沿河經濟帶來新一輪的飛躍。 關鍵詞:小城市及特色鎮 大沽河將積極培育流域內小城市及特色鎮,作為推動流域城鄉協調發展的示范和動力,創造城鎮化發展新模式,帶動流域社會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未來,膠州市李哥莊鎮和平度市南村鎮將成為小城市,前者將重點發展為新興工業重鎮,大沽河畔重要的旅游度假基地、宜居水城;后者將重點發展為集旅游度假、商貿物流、加工制造為一體的現代化小城市。萊西南墅鎮、店埠鎮、日莊鎮,平度云山鎮、仁兆鎮、古峴鎮,即墨移風店鎮、七級鎮,城陽河套街道辦事處,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加快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使旅游產業成為城鎮發展的新動力。大沽河流域內其他農業特色鎮,將重點強化現代設施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的發展,切實增強農民自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力。 本版撰稿記者劉海龍牟成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