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基本藥物 常用藥擠水分 價格降一大半 家住河南路的61歲居民吳琳,是受益于公辦社區醫院執行“基本藥物制度”的眾多居民之一,每逢周一,當中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上班后,她會準時來到醫院,帶著醫保卡買齊一周要吃的降壓藥和降糖藥。前些年,生活節儉的吳琳一直抱怨:“藥太貴了!”然而,說歸說,在行動上卻絲毫不敢減少藥量。她曾算過一筆賬,每個月吃的二甲雙胍、格列齊特和纈沙坦,一共得花費300多元;若趕上感冒發燒,還要多花二三百元打吊瓶。然而,2010年3月的一天,一位叫馬玉林的社區醫生敲開她的家門,向她通報到社區醫院可以買便宜藥的好消息,并透露藥的種類多達好幾百種。老人到社區醫院一瞧樂了:她所常用的藥價格果真降了一大半。 2010年3月,市醫改辦正式啟動基本藥物制度——523種藥品全面“進駐”公辦社區醫院,并且全部按照進價銷售。與此同時,所有非基本藥物一律下架“讓位”;當年8月,考慮到部分門診大病患者需求,經省衛生廳同意,島城社區醫院配備了68種特殊的非基本藥物。截至去年底,公辦社區醫院已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好用的便宜藥。說起基本藥物給居民帶來的實惠,社區醫生馬玉林舉例稱,現在輸液的塑料瓶液體只需要1元到1.4元,而兩年前的塑料袋裝液體價格是9元,塑料瓶裝的液體賣7元,而這種價格的差別絲毫沒影響到正常療效。 2011年初,我市實行基本藥物統一采購配送制度,全市196家公辦社區醫院,全部通過省衛生廳的平臺進貨,進一步擠出藥品中間環節的“水分”,還取消了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加成,按進價賣給醫保病人。據統計,此項政策讓基本藥物價格整體下降35%。不僅如此,市衛生局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基本藥物,還對藥品銷售額中所占比例定出硬杠杠: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院配備基本藥物品種數,不低于基本藥物品種總數的70%,基本藥物銷售額占全部藥品總銷售額的比例不低于17%;二級綜合醫院、中醫院配備基本藥物品種數不低于基本藥物品種總數的80%,基本藥物銷售額占全部藥品總銷售額的比例不低于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