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是用來備份、存儲資料的移動硬盤,如今卻成了資料的“墳墓”。最近,市民李先生幾年前購買的一塊西部數據(簡稱西數)移動硬盤發生故障,由于購買時間已超過三年,西數客服明確表示,過保硬盤一概不負責。難道,過保的硬盤就是一塊“廢鐵”? ????超過保修期 廠商不擔責 ????李先生這塊250G的西數硬盤購買于2008年底,由于期間換過兩次筆記本電腦,為了保存資料,每次更換電腦時,備份資料便都存儲于移動硬盤中。幾年下來,從讀書時到工作后的所有照片、文字資料都在里面。不久前,這塊硬盤出了問題,插上數據線后,硬盤接口處的燈光閃爍,但電腦無法識別硬盤,這塊盤“讀”不出來了。 ????隨后,李先生致電西數的官方客服電話,可對方的一番話,讓李先生十分寒心,“對不起,您的硬盤已經過了保修期,對此我們公司是不負責修理的。”也就是說,既不提供數據恢復服務,也不負責修理硬件,過保的西數硬盤和西數公司沒有任何關系。 ????李先生很郁悶,該怎么處理這塊“廢品”呢?里面的資料該怎么辦呢? ????過保不修是潛規則 ????“硬盤過保不修是硬盤廠家的潛規則。”一位多年從事硬件維修的業內人士透露,硬盤屬于精細電子產品,如果其中一個盤片出現問題,會導致整個硬盤無法讀取,而且修復的確在技術上有一定難度,成本也較高。“這幾年硬盤價格下降很快,廠商算算維修成本較高,索性不提供維修服務,就算是在保修期內,也只提供更換服務。” ????目前市面上較大的硬盤商家還有希捷。《IT時報》記者致電希捷客服,對方同樣表示,保修期內硬盤損壞,可提供更換,但過保硬盤,不提供任何服務,同時無論保內保外,硬盤中的數據都不在修理范圍。就算在保修期內,維修也沒那么簡單,因為硬盤廠家根本沒有在中國設特約維修點,一旦當初購買時的經銷商被市場“淘汰”或上一級代理沒有設點,那整個流程就更復雜了,“你要自己在網上找大代理商的聯系方式、郵寄地址,然后快遞過去。接下來消費者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資深電腦硬件玩家黃春暉告訴記者。 ????即使拿到手的更換硬盤,也不一定是新盤。西數客服明確承認,只有購買第一年內損壞的硬盤會換新盤,后兩年更換的都是“良品”。“是別人維修過的硬盤嗎?”記者問道。“你可以這么理解。”客服如是回應。 ????小公司維修難保數據安全 ????硬盤真的很難維修嗎?記者隨后在網上搜索“硬盤維修”發現,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非常多。 ????記者隨機撥打了幾個電話,對方都表示,可以將硬盤拿過來檢測,也提供數據修復服務。西數客服也向記者推薦了一家名為韓新的第三方公司,該公司客服表示,數據修復的費用在400—3000元不等,“看修復難度決定。”另一家硬盤修復公司的客服聽了記者對李先生硬盤的描述后,表示很可能是移動硬盤殼壞掉了,如果是這個原因,維修費用不超過一百元。不過對于是否將硬盤拿去維修,李先生卻有點猶豫,“硬盤里有很多資料,是我的個人隱私,如果隨便找個小公司處理,到時出現隱私泄露怎么辦?如果廠家提供這樣的服務,多花點錢我也愿意,畢竟是大公司。” ????然而,目前的法律漏洞是,國家對電子消費品的“三包政策”,只要求在三包期內,廠家必須提供相應售后服務,卻并未指明,對于超出三包期限的產品,是否應該繼續提供服務。廠商就是鉆了這個漏洞,硬盤由此變成了“一次性消費品”。(記者 郝俊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