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報訊 昨天是立春,昨晨島城氣溫比前一天明顯回升,市區最低氣溫為-2.5℃,但是北部地區輻射降溫還挺明顯,最低的是萊西-10.1℃。首席預報員表示,冷空氣主體明日到達島城,從今天開始的三天時間內,我市將迎來持續雨雪天氣。屆時,全市天氣以多云間陰為主,同時伴有大風和降溫,最低氣溫將出現在7-8日的早晨,市區預計在-7℃左右,郊區-12℃左右。氣溫驟升驟降,極易引發感冒等疾病,氣象專家提醒,應注意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 相關新聞 藍色寒潮預警:較強冷空氣橫掃中東部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今日起,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風降溫天氣。中央氣象臺昨天下午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影響,5日夜間至7日我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后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 預計,5日20時至6日20時,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東北地區大部、華北、黃淮北部等地將出現6-8℃降溫,其中,內蒙古中部、遼寧、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12℃,局部地區可達14℃;上述地區及黃淮南部、江淮等地自北向南將先后出現4-6級偏北風。渤海、黃海大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偏北風。 大風降溫“發威”的同時,我國南方地區的降水也不甘示弱,預計今天夜間至7日,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又將出現一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降雨為主)。 歐亞極寒286人死亡 入冬以來,中國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 0.9℃,為近 27年來同期次低值。歐洲寒冷天氣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除了烏克蘭、波蘭及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情況嚴峻外,意大利、法國相繼受冷鋒侵襲。過去一周,歐洲地區因寒流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23人。此外,日本雪災迄今造成至少63人死亡,韓國首爾最低氣溫-17℃,是55年來最低紀錄。 日本氣象廳3日發布分析結果。北海道、秋田、山形和長野各縣以及京都府的共計7個觀測點的積雪深度刷新了歷史紀錄。其中,北海道新筱津村的積雪達213厘米。另外,北海道枝幸町的氣溫達到-32.6℃,創下了歷史最低點。 專家解讀 極寒與北極濤動有關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極寒天氣呢?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郭艷君認為,去年12月份入冬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發展,易導致我國大部冬季氣溫偏低。郭艷君說,特別是1月中旬后期,春節前夕,大氣環流表現出明顯的變化,北極濤動出現明顯轉折,極地冷空氣向南擴散,同時高緯地區烏拉爾阻塞高壓建立并維持,有利于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而烏拉爾山和鄂霍次克海常有阻塞高壓,當它們維持時,中國南方冬季多雨雪冰凍天氣;當烏拉爾阻塞高壓減弱崩潰時,常引起中國的寒潮爆發。 氣象專家李小泉解釋稱:“北極濤動指的是北極地區的氣壓變動情況,通常北極地區為高空強低壓控制,相應的冷空氣會收縮在北極附近地區,而中緯度相應的氣溫偏高;反過來,當北極地區高空為高壓控制時,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就會受擠壓向南爆發,就會出現強烈的降溫和寒潮天氣。 ”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極上空在這個冬季的高氣壓是1950年以來最顯著的。由于北極上空高氣壓,寒帶噴射氣流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造成歐洲和中國出現寒冬。專家表示:階段性低溫不能說明氣候變暖停滯或減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