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即將到來,青島各種品牌的元宵也提前展開了大戰,相比思念、灣仔碼頭等外來品牌的攻城略地,本地元宵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為抗衡外來湯圓巨鱷,青島老字號湯圓已經走上了機械化生產的道路,部分企業打算推出具有青島特色的鲅魚、蝦仁等海鮮湯圓,從而“沖出青島”進軍全國元宵市場。 探訪 不見幾年前熱購盛況 臨近元宵節,大老李湯圓店的店員們又開始忙活起來。昨日,記者在位于天津路20號的大老李湯圓專營店看到,這家店門口的客人主要是一些過來提貨的單位,已經不見當初排隊購買的場景了。 “2004年以前,來我們天津路店買湯圓的顧客可以從天津路排到河南路,起碼要排三四個小時才能買到,以往每到元宵節,我們大老李家的湯圓都是限購的,一個人限購四斤。 ”大老李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祥告訴記者。 關于這一點,記者從家住河南路的單女士處得到了證實,十幾年來,她一直堅持買大老李家的湯圓,“大概在2004年以前,我們都是到天津路這里買湯圓,現在很多人都到超市買了。 ” 現狀 外來品牌壟斷市場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島城各大主要超市占據主流地位的湯圓品牌仍然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外來品牌。悅喜客來超市生鮮部負責人張偉告訴記者,消費者在選購湯圓的過程中,受品牌的影響很大,像思念、三全這樣的大品牌全年都賣湯圓,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有著較大的品牌影響力,而超市里的本土品牌雖然也生產湯圓,但品牌影響力還是不行。但近幾年,丹香、笑蕾等本土元宵品牌銷量總的來說一直呈現一種上升趨勢,銷量開始年年攀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各種原因,島城不少名盛一時的老字號湯圓企業已經關門,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位于中山路210號的天府酒家生意異常紅火。最近幾年,老青島們卻再也吃不到天府元宵。近10年間,天府酒家曾數度轉型,先是從經營風味小吃的酒店改變成西餐廳,因西餐廳經營慘淡,隨后又改成魯菜館,自轉型伊始,天府元宵也隨之停產,如今的天府酒家已經變成了賓館,天府元宵也僅留給人們一個記憶符號。 突圍 創出海鮮口味元宵 為了拓展市場,本地品牌不斷突圍。大老李將自己家的湯圓賣到了遍布大街小巷的中小零售店,2004年,大老李便開始進駐遍布大街小巷的1000多家中小零售店,購進了8臺專門制作湯圓的機器,開始正式由手工作坊式生產轉變為機械化生產。自從2004年生產工藝改進后,五臺機器一天就能生產湯圓8000斤,也就是說,機械化生產后大老李家的產能是原先的8倍。從那一年開始,大老李湯圓開始走出天津路20號和云溪路17號,進駐遍布大街小巷的中小零售店。 也正是在2004年,本土湯圓品牌笑蕾也開始實施機械化生產,笑蕾品牌相關負責人陶美秀告訴記者:“我們企業2004年將手工作坊式生產改為機械化生產主要是考慮到市場迅速發展的需要,直到現在,我們都還保留著手工制作湯圓。 ”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李永祥已經開始招兵買馬,他想把大老李湯圓推向北京和上海,為了彰顯本土湯圓特色,他表示,若有需要,大老李會重新推出海鮮口味湯圓。而笑蕾目前也正通過商超、大酒店等渠道將自家湯圓銷往濟南、濰坊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