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少名校保研生占了研究生招生總量的近半數 保研率躥升擠窄考研獨木橋 “今年我報考了省內一所211高校中文專業的研究生,這個專業計劃招43人,本院國家基地班保研率80%,漢語班保研率10%,加上外校保研生近30人,真正考研的幾百名學生就只能奔著剩下的那點名額了。” 名校保研申請淘汰率很低,“除了要出國或立志考其他學校的學生主動放棄,進了保研范圍還被刷下來的基本沒有。” 名校個別專業保研生比例達85% “本來就是打醬油的,英語這么難,明天數學不考了!”7日,考研英語科目結束后,山大考點一名考生的自嘲成了預言:8日,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二天,全國多個考點出現了比第一天更多的缺考現象。 山大考點一名考生說,最后一場考試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考生棄考。江蘇大學考點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今年考研第二天缺考率較去年翻了近一番。 棄考背后,是研究生錄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實。 2012年全國研究生報考人數達165.6萬,比2011年增加14.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報考名校更為集中,報考北京地區院校的考生約27萬人,其中北大報考人數最多,達2.1萬人。 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控制研究生招生總量的前提下,本校和外校的保研學生比例卻呈上升趨勢。 北大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考試,統考生錄取人數維持在2600多人,而保研生從2009年的1752人,上升到去年的2247人。也就是說,接近總量的半數。 人大今年保研生比例也達42.8%,2011年這一比例僅為35.2%。 一些高校的部分院系保研比例達到甚至超過80%。復旦大學軟件學院保研比例2009年為50%,今年將達85%左右。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今年擬接收保研生比例也達85%。 二三本院校考生只能“羨慕嫉妒恨” “報考人數多了,保研的比例又加大了,我們對保研生只有羨慕嫉妒恨!”今年報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育種專業的朱文文說,自己的本科畢業學校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沒有向農科院的保研資格,為了將來有更好的出路,競爭再激烈也只能考研。 山大中文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劉金就在考研報名的最后關頭將志愿由人大改成北京語言大學。“雖然準備了好幾個月,但今年人大首次來山大招保研生,人數之多史無前例,我們這些統考生很難‘擠進去’,索性退而求其次吧。” 省內一所二本院校中文專業應屆畢業生張婷婷認為,對于非211、985等二三本院校學生而言,保研生比例增加則意味著一種“不公平”。 “今年我報考了省內一所211高校中文專業的研究生,這個專業計劃招43人,本院國家基地班保研率80%,漢語班保研率10%,加上外校保研生近30人,真正考研的幾百名學生就只能奔著剩下的那點名額了。”張婷婷說。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所高校研招部門和大學教授則無一例外,對保研生持“偏愛”態度。“推免(即保研)生本來就是優中選優,其基本素質要高于其他考研的學生,高校當然希望招收到高素質人才。”中國海洋大學研招辦有關負責人說。 “保研生比例升高,有利有弊。”山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這確實使其他學生參加統考升研的通道變窄,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避免僅通過一場考試來選拔人才的弊端。 “即使研究生復試采取面試的形式,筆試成績仍然占很大比重,筆試成績排名靠前的考生不出意外不會落選。若是保研,高校則可結合學生幾年來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查。”劉志業說。 只要進保研范圍,就很難被刷下來 那么,究竟“優秀”到何種程度才有資格成為保研生? 高校校內推免生一般對學習成績排名、英語四六級成績等有明確要求,有的高校還對獲得榮譽稱號、參加全國性競賽取得一定成績或發表論文者優先推薦。 對于接收外校保研生,有的高校則對其是否211、985等高校出身做出限制,例如農科院2012年只接收“211”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且在校前三年綜合成績在本專業年級排名前15%者報名。 在保研比例方面,教育部關于推免生有關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針對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一般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5%左右確定,按教育部批準的基地班招生人數的50%左右單獨增加推免生名額。 但管理辦法中也明確說明,“對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適當增加推免生名額”。因此,高校內不同院系在推免比例上也不相同,有的甚至超出了50%的限制。 另外,雖然許多高校在保研生確定過程中遵循先公示成績、再報名征求意見、繼而進行面試選拔的流程,但推免“淘汰率”卻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數字。 省內一高校歷史系研二生小文兩年前保本校研究生成功,她回想保研過程時說,“除了要出國或立志考其他學校的學生主動放棄,進了保研范圍還被刷下來的學生基本沒有。”(記者楊凡 實習生 朱士娟 王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