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2011年1月4號,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來,青島市搶抓戰略機遇,以大氣魄、大手筆謀劃實施藍色硅谷、西海岸經濟新區兩大戰略規劃,切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當好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排頭兵。《開局之年看發展》今天播出:深入實施兩大戰略規劃 打造藍色經濟發展新格局。 【正文】 市域東部,南起嶗山區科技城、北至即墨市溫泉鎮的濱海公路沿線區域,加上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構成青島正在建設中的“藍色硅谷”。位于核心區的嶗山生物醫藥產業園,目前已集聚起總投資額超過29億元的涉藍項目。其中,青島中皓生物利用海洋生物材料重建人體器官的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 【同期聲】 記 者 李 琳 (我手里拿的是青島中皓生物利用深海魚皮膠原蛋白制備的載體支架,再把培育好的眼角膜細胞種植到支架上,就可以培育出與人類眼角膜形態結構一樣的人工眼角膜。) 【正文】 目前,這種人工全層眼角膜已經在多種動物體移植成功并且通過省藥監局生產驗收,今年就可以實現產業化。 【同期聲】 王寶全 青島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大意:與以往相比更具易融合,年產角膜50萬枚的話,達到80億元的產值。) 【正文】 2011年,藍色硅谷建設加速推進。一方面,高端科研資源的聚集效應迅速凸顯:國家海洋科學與技術實驗室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下水,深潛基地即將開工建設,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海洋地質研究所東部地調科研基地等科研機構紛至沓來;另一方面,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引領藍色經濟發展的可喜局面初步顯現:目前我國僅有的兩家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在這里投產,國際首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海洋特征寡糖生產基地在這里建設,將形成幾十億元的市場規模。 膠州灣西側,在青島開發區、膠南市等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圍繞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承載力,一系列新興項目加快建設。日前在開發區奠基的青島中德生態園,將引進歐洲生態、環保、節能技術,推進山東半島乃至全國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示范意義的高端產業生態園區。 【同期聲】 布克巴赫 德國經濟和技術部國務秘書 (我們希望通過中德生態園來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態城市園區體系,以這種方式實現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和綠色生產。) 【正文】 生態園區的建設,契合了青島新一輪城市發展的需求,為西海岸經濟新區建設增添了新的內涵。 【同期聲】 冷靜 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長 副研究員 (談兩大戰略對青島發展藍色經濟、城市發展意義。) 【正文】 據初步預計,在兩大戰略規劃的推動下,2011年,全市415家涉海重點企業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0多億元,其中涉海主營業務收入將達1200多億元。全市海洋產業增加值將達到66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