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片:10月8日,兩名江蘇華西村村民在村內休閑廣場上與系紅絲帶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漢白玉雕像合影留念。當日,華西村迎來五十年村慶。中新社發楊可佳 攝 華西村的發展之路,是一條重視精神文化之路。“華西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富腦袋甚至比富口袋更重要……”多年來,吳仁寶一直向來自海內外的游客宣講“社會主義富華西”的道理,講述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吳仁寶向來善于借古喻今,用古人的故事做村民思想工作,把傳統的文化和道德賦予新的內涵。 “華西村有《水滸傳》《三國演義》壁畫,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塑像,有孔子、墨子、老子等先哲塑像。”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周麗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使華西的村民、職工受到良好教育和啟發。” 1988年,華西村成立了當時全國獨一無二的“精神文明開發辦公室”,并建立了一支不以盈利為目的藝術團,每年堅持為全國觀眾和當地村民演出超過500場,傳播誠信文化、高尚道德觀念和黨的方針政策。 “50年來,文化建設是推動華西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吳協恩說,“華西村能夠有今天的發展,就是因為抓了文化建設。華西村要求一個黨員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一面旗幟,強調‘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我認為這些就是很好的文化。只要堅持做到,我們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華西村的發展之路,是一條廉政之路。“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飯;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吳仁寶的這句名言深深影響著華西村的黨員干部群體。 從70年代起,吳仁寶就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獎金。從建村開始,吳仁寶先后編寫了《六愛精神》《十富贊歌》《十窮戒詞》等,激勵黨員干部始終保持勤廉本色。華西村還設立了一條廉政旅游專線。 “老書記給我們樹立了一個講勤廉的好榜樣,而勤廉這一課則是華西村所有黨員干部一生的必修課。”華西村黨委副書記繆華說,2010年6月,華西村紀律監督委員會正式成立,此舉標志著華西村的監督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我們將按照《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始終做到勤廉為民、造福于民,讓大華西的群眾又好又快富起來!”吳協恩說。 |
上一篇:扎實工作 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