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濰坊小區監控無處不在 調查:攝像頭下安全嗎 如今,在攝像頭“籠罩”的小區,安全系數到底有多高? 在我們生活的小區、大型商場超市、銀行、停車場等等公共場所,攝像頭仿佛無處不 但是,在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裝上這些監控后,我們的生活就真的安全了嗎?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濰坊大多小區的監控設備不盡如人意:許多老舊小區壓根就從未安裝過;有的小區安有監控,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大多小區安裝的攝像頭卻一直“瞎眼”,只能是擺設。 當硬性的監控與約束給不了我們十分安全感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將眼光重新審視“居委會大媽”的作用,想想是否該在鐵板板的“物治”中融合進一點“人治”? 監控無處不在 作用能有多大 現在,多數小區都安裝了攝像頭,在濰坊圣榮廣場50座樓宇之間、3000余戶居民近萬戶業主周圍,存在著102個監控攝像頭。這102個攝像頭存在于每一座樓宇的主樓道內,每條主干道上,小區的每個進出口。無論平日在意與否,這102個攝像頭的存在著實給了小區業主們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當剛踏進小區的人看到門口“您已經進入監控區域”的時候,就已經被告知這里存在監控攝像頭的事實,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將可能被記錄下來。 “有不少業主跑來要求調出某時段的監控錄像看,無非當這家丟了東西,那家少了家什的時候,監控的現實作用才能體現。雖然不經常,但這攝像頭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監控室的趙師傅與另外兩名保安,每8小時輪流坐在監控室的屏幕前面,保證監控室24小時值班,偶爾看久了,眼睛會累。 雖然102個監控攝像頭遍布整個小區,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靠這些監控,小區就是安全的,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人的配合。“即使小區再多上三倍的攝像頭,監控攝像還是存在死角。攝像頭的監控范圍就那么大,不可能一直來回搖動。” 監控攝像頭是死的,人是活的。更多的時候,攝像頭監控不到的小區死角需要保安前去巡邏,兩者相互配合,保障效果才是最佳。監控攝像頭在一定程度上講,其拍攝的意義遠遠不只是局限在監控偷、抓等影響小區治安的亂現象上,更多的時候是給居民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而在濰坊德潤玫瑰園小區,60余個監控攝像頭作為開發商建房時候的配套設施,安插在十幾座居民樓周圍,實施的也是24小時無間隙監控。監控室是一個小區最重要的地方,說它是小區的心臟一點都不為過,也許平日你根本不在意它們的存在,但是等你真正需要它幫助的時候,你就會盼望你丟東西的那一刻,監控肯定會拍下來誰偷走的吧? 客服劉經理從入駐玫瑰園之后,小區安全方面的保護措施都經由她手。小區很少發生偷盜事件,加之封閉小區本身對外來人員核查比較嚴格,此時此刻,監控攝像頭的存在也就成了一種“擺設”,但這種“擺設”卻也足以形成一把隱性的保護傘。不難看出,監控攝像頭對小區的保護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但隨著大部分攝像頭離開廠方承諾的保修期,其維護費用也成了小區物業相當部分的成本輸出。不少小區因為承受不了越來越多的維護費用,攝像頭成了真真正正的“擺設”。 錄像看不清,小區頻遭竊 你是否想念居委會熱心大媽 過去,小區的安全靠居委會大媽保障,不過,新型監控技術比起居委會大媽,對信息的探究更加深入、科學,但是有時候也難免成為“睜眼瞎”,要想完全依賴小區監控不太可行。 小區內的攝像頭使用情況到底怎么樣?對居民的安全到底能不能起到保護作用?說起小區的攝像頭問題,家住金華麗小區的不少居民就氣不打一處來。“我放在樓道里的40斤大蔥又不見了!”這已經是王女士近一個月以來第三次被偷。 王女士回憶,兩周前,她忍痛買下一雙心儀已久的鞋子。中午回家后,她像往常一樣,將鞋子脫下來放在門口的鞋架上,然后哼著小曲進廚房做午飯。半個小時后,她發現,新買的鞋子不翼而飛。 這件事讓王女士難過了很長時間,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鞋子怎么會被偷走?但這還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上周,王女士的丈夫將新買的六個景觀盆栽放在樓底下曬太陽,卻不想過了一個中午就集體蒸發了。 “一個景觀盆就十幾斤重,怎么可能被偷走呢?”帶著一肚子疑問,王女士忽然想起小區裝有攝像頭,于是滿懷信心的想通過小區攝像頭探個究竟。但是小區攝像頭卻讓王女士失望了。物業管理人員在幫王女士調出當天的攝像時,王女士頓時感到安全感缺失——小區的攝像頭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然而,王女士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小區的數位居民曾遭遇入戶門門口地墊被偷的問題。家住10號樓的一位女士遇到一件更可笑的事,前幾天,她新買了一輛山地車,吸取前人的教訓,她將山地車停放在車棚后,將前車輪和后車輪全用鐵鏈鎖結實了,避免再次被偷。但第二天她下樓一看便傻了眼:山地車的車座被偷了! 而在距車棚不遠處,就安裝著攝像頭。眾“目”睽睽之下,山地車還是沒保住。再次查看監控錄像,依然白茫茫一片。 當小區攝像頭完全淪為擺設之后,反而讓我們更懷念以前居委會大媽的年代,至少那個時侯有熱心人對小區關心保護,去在意大家的財產安全。現在高科技的應用越來越吸引人,也更節省人力物力,但可操作性太差,造成了人們心里上過多依賴這些東西,導致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后悔莫及。 廣布攝像頭很重要 健全的物業制度也不可少 但有時候,面對小區攝像頭的“罷工”、“失靈”,小區業主也很無奈,有的小區注重管理,將整個小區封閉起來利于管理,而有的小區屬于開放小區,外人進出也比較自由,管理起來便有些難處,光靠一些硬性的攝像頭監控肯定不足以給業主們十分的安全感。 家住華苑小區的袁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一到晚上就是漆黑一片,她說,她早就知道自己生活的是“三無”小區,小區居民也都調侃說自己所在的小區是“睡城”。 袁女士說,去年,小區多戶居民被盜,僅她一戶就損失2000多元。據袁女士介紹,光她一座樓上就有3戶居民被偷,其他幾座樓也有被偷的住戶。被盜的住戶均沒有安裝防盜窗,每戶被盜居民的損失也都在數千元。“更可氣的是,小區物業居然沒有當天的監控錄像!”袁女士氣憤的告訴記者,發現被盜后,幾位住戶想通過查看小區監控錄像調出小偷的影像資料,不料卻被物業告知,當天是星期天,小區監控錄像的監控時間只局限在周一到周六,周日不在監控時間內,所以居民沒法找到當天的監控影像。 面對攝像頭“罷工”的問題,袁女士認為,居民區攝像頭與公安部門的電子眼類似,其安防效果卻有天壤之別。加上小區安保人員缺乏自律性和敬業精神,最終導致小區攝像頭成了擺設。因此,許多住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能否讓居民小區攝像頭與警方治安聯防系統接軌? 據市公安部門的民警介紹,攝像頭等監控設備可以有兩個作用,一是震懾作用,讓犯罪分子從心理上產生畏懼,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提取證明,當一些案件發生后,可以通過監控錄像等設備提取相關證據。對于小區攝像頭“失靈”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物業公司不健全,導致監控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問題的關鍵還是讓物業制度健全起來,那樣有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無論小區里是否裝有攝像頭,小區的安防工作都會存在“盲點”。因此,如何管好小區的監控“盲點”,是小區管理方必須動腦筋解決的問題。“雖然小區有攝像頭,但為了防盜,我們還是加強了保安巡邏的力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巡邏一次。”福海花園小區的一位保安人員介紹,在小區里,存在一些重要地點和安全死角,只能靠加強小區內部的巡邏來保障小區安全,從目前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相當有效。 當業主們面對的是“被盜的當天沒有監控錄像”、“當天監控攝像頭沒開”、“攝像頭看到的不清楚”等等諸如此類理由的時候,我們會恍然大悟,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對這種所謂無所不能的高科技已經產生了潛意識里的依賴。如此之后,卻忽略了這種硬件安全保障的背后其實更需要我們人的操作和管理。問題出現的根源就是人,當然不能只靠機器來約束。(文/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