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瑪溝喀拉墩1號佛寺遺址出土的壁畫 新華社記者 沈橋 攝
中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與敦煌具有同樣歷史價值的新疆策勒縣達瑪溝佛教文化遺址也被爆出文物被盜掘、破壞的情況。一大批唐代壁畫、織錦、木牘、木簡被盜,就像敦煌文物被盜一樣,損失幾乎無法彌補。
達瑪溝名字中的“達瑪”是梵語和古于闐[tián]塞語的結合,是“佛
法”二字的音變,準確的翻譯應是“達摩”,也就是“佛法匯聚”之地。與敦煌相似,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匯聚羅馬、波斯、中亞、漢唐等各民族文化,由于內地王朝更替對這里影響不大,所以這里還保存著大量古代佛教寺院和大量原始文獻資料,對歷史研究彌足珍貴。但是這批文物保存了一千多年之后,進入21世紀卻慘遭盜掘破壞,令人十分心痛。
據記者現場發來的圖片顯示,在距離315國道僅15公里的阿巴斯墩遺址區,盜挖后留下的深坑和大小不一的殘碎陶片,其中有蓮花座的殘片、蓮花花瓣、佛像的手指、壁畫殘片等。負責“達瑪溝”遺址考古挖掘的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大隊巫新華博士告訴記者,達瑪溝作為曾經養育眾多綠洲的河流,沿線的佛教寺院群在現在不僅是重要的歷史遺址,作為佛教傳向東亞的重要樞紐,達瑪溝更是研究東亞佛教的文化寶庫。
根據目前考古調查來看,沿著這些綠洲分布,大概有十多處重要古代佛教寺院建筑群落遺跡,這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的保有古代佛教寺院遺跡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狀況最好的地方。這個區域的重要性還有一點就是,整個中原的佛教,東亞的包括朝鮮、日本的佛教都是從新疆塔克拉瑪干這個區域傳過來的,實際上是古代印度佛教向東傳播的第一站,而這個區域的佛教不僅僅是佛教教義,還有佛教傳播、佛教藝術,深遠的影響了整個東亞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