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茅臺再獲“全國質量獎”折射中國民族工業的國際視野 2011年10月21日上午,北京京西賓館會場燈火璀璨。 貴州茅臺在這里又一次向世人精彩亮相——在“第十一屆全國追求卓越大會”上,主持人宣布: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榮獲“全國質量獎”。 一個普遍公認的說法是:對中國企業全方位推行卓越績效模式進行評價的“全國質量獎”,是國內每個企業都仰視的珠穆朗瑪峰,也是每個優秀企業孜孜以求的。 繼2003 作為世界著名三大蒸餾白酒之一、中華民族的珍貴品牌和國家名片、中國白酒企業的旗艦,茅臺因其集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最好的白酒等于一身,多年來殊榮不斷,蟬聯歷次國家名酒評比之冠,先后14次榮獲國際金獎,近幾年更是行業內獨家連續上榜《財富》的“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 在國人眼里,茅臺早已是功成名就、位尊名顯,在市場風云中傲然淡定的成熟企業。而當茅臺在赤水河畔悄然磨礪內功,第二次接過“全國質量獎”獎杯的時候,全國食品企業甚至全國工業界,似乎都看到了國酒人的那飛躍群山大海、志在追求卓越的宏遠視野。 “茅臺作為追求卓越的典范企業再度獲獎,讓我們分明聽到了中國民族工業向世界先進管理追趕的鏗鏘腳步聲。像茅臺這樣實現卓越績效的企業越多,中國的國家競爭能力就越強。”與會一位高層人士欣慰感嘆。 1951年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建立,60年的發展足跡清晰可見:從小酒坊到工廠、到國營公司、到股份制現代化企業到公司上市改造;企業的管理也適時實現了從單一產品質量控制向企業全面經營質量控制轉變的飛躍,企業也實現了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躍。 2002年,茅臺這艘國酒巨艦主動導入高標準全面質量管理機制,揚起了探索實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體系的風帆,“全國質量獎”創獎過程伴隨國酒人走過了近10個春秋。如今,作為中國優秀民族工業的茅臺,已把追求卓越的“大質量”管理理念深深浸入到一萬五千多名國酒員工的血脈中。 三大背景下的茅臺責任和擔當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奶粉事件、火腿腸事件、染色饅頭事件、違法添加劑飲品等食品安全事故也頻頻曝光,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以前所未有的頻度和熱度迅速進入公眾視野,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中國食品及其他工業產品的誠信度和安全性遭到國人和世界前所未有的質疑。 根治轉型過程中國“企業病”的良方在哪?當下,一個被學術界、企業界和公眾共同尋解的命題倍加為人關注:除了道德層面的拷問和思考,從企業科學管理的角度把脈,單一的產品質量控制模式是否足以從程序上確保食品生產質量?是否該以一種更為科學、更寬扇面和更深層次上的質控模式置換此前的質控體系,從而更大限度確保產品安全? 茅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于2002年開始導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解決工業產品質量問題已成為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緊迫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在這次授獎大會上的講話切中要害:創新品種、提高質量、改善服務是工業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當務之急。“十二五”時期,質量工作的重點任務是進一步推進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推進工業產品標準建設、加強產品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以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這正是茅臺這些年孜孜追求并努力探索踐行的方向。 國酒人如是詮釋自己的大責任大擔當:我們不僅要奉獻出無可挑剔的高品質國酒,更要做讓中國民族工業比肩世界頂尖管理水平企業的探索先鋒和實踐先鋒。 茅臺集團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袁仁國面對記者擲地有聲:“爭創全國質量獎,是事關長遠的大事。創獎絕不只是為了拿獎牌,更是我們追求卓越管理一個永無終點的過程。盡管茅臺酒是國內外公認的以其嚴格、絕對綠色的生產工藝打造出的高品質產品,但我們仍不敢有絲毫自滿,我們的全面管理水平和國際最優秀的卓越管理還有差距,因此國酒人把爭創全國質量獎作為追求更高管理目標的契機和動力,堅持不懈地創新、優化、貫徹茅臺質量管理戰略,嚴守國酒質量關,做無愧中華民族的百年品牌!” “實踐證明,卓越績效模式是企業保證質量、提升管理、鑄造品牌、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務必追求并達到卓越績效標準、卓越績效管理、卓越經營績效的一致性。茅臺期望中國的優秀企業都能導入和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共同攜起手來,把中國優秀的民族品牌發揚光大!”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羅雙全代表茅臺在授獎大會上發表感言。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由中國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借鑒當前世界質量控制三大體系之一的美國國家質量獎標準“波多里奇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基礎上設立,其內容文化引領戰略導向、顧客何和市場、資源配置、過程管理、持續改進、經營結果為衡量標準,涉及11個大項數百個子項,涵蓋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與常規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等質控體系族群的區別,在于前者以關注產品質量為核心,而卓越體系導入了企業持續改進理念,不但關注產品質量,更關注企業經營的整體質量。 以該準則為評價標準,誕生了極具權威性的“全國質量獎”,成為我國質量管理領域的最高獎項,并受到世界公認,獲得該獎項意味著也獲得了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暢通證。 “這次再獲這項特殊的榮譽,可以看成是社會和國家層面茅臺集團生產經營戰略優化轉型的至高肯定,是對我們以國際眼光不斷追求卓越邁上新的高度的認可。”代表茅臺赴京參加授獎會的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自力內心充滿激動。 他語境中的戰略優化轉型,是指公司自2002年以來所堅持的實現從產品經營到企業經營的戰略躍進,10年堅持,茅臺完成了從產品卓越到企業卓越的跨越激變。 記者在公司企管部主任車興禹的辦公室,看到辦公桌上一本200多頁的《全國質量獎自評報告》格外醒目,這本由茅臺集團70多位創獎人員耗時3個多月編寫出來的資料,凝結了萬名國酒人創獎過程的創新探索和智慧成果。 在這本書里,大到公司戰略決策出臺、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市場營銷規劃設定、企業文化建構等,小到高粱原料儲運方式、辦公用房規劃、甚至是生產現場工用具擺放規則等,全程進行線性記錄,詳盡到了毫厘之間。 “卓越績效從本質上看,它不是一個‘符合標準’,而是一個‘過程標準’,要求企業內生出一種不斷自我改進的機制,所以每時每刻標準都是新的,需要通過持續創建去達到更高標準,所以我們不叫‘評獎’,而叫‘創獎’。”車興禹說。 很顯然,這種評價方式,是在通過以企業經營質量全面提升前提下,順勢解決產品質量要求,因此產品質量的控制變得更為根本和有序,而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面升級,也為企業的持續穩健壯大提供了核心確保。 2010年,貴州拉開了工業強省戰略序幕,其中白酒產業重擔在肩,不僅產量要力爭達到100萬噸,而且提出了未來10年“中國白酒看貴州,貴州白酒看茅臺”的宏愿,把仁懷打造成中國酒文化質都,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酒文化之心。 “如果將茅臺的這種管理戰略轉型放大到當前的機遇與挑戰高度,可以說茅臺是在為整個貴州白酒企業指明道路,那就是‘管理強企、質量興企’。”茅臺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葉遠鳴說。 2003年,僅僅實施卓越績效體系一年的貴州茅臺,就獲得了“全國質量獎”,今年再次榮獲該殊榮,佐證了茅臺大責任大擔當的抉擇的前瞻性和正確性。羅雙全對記者說:正是在世界關注中國工業、中國工業必須健康發展、貴州工業強省戰略這三大背景下,茅臺愈加感到創獎的責任和意義重大。 近日,剛剛履新的茅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陳敏就告誡全體員工: “茅臺不僅是貴州的,更是國家和民族的珍貴品牌。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銳意改革,用世界眼光來發展茅臺,國酒員工繼續為國酒茅臺的進一步做大做強,發展得更好更快貢獻力量。” 兩種理念下的茅臺解讀和實踐 在采訪中,我們注意到,如此宏大的卓越評價體系,在茅臺的實踐層面有兩個點:科學組織和綠色生產。 千億茅臺作為一個帶著風向標特征的企業,每一次決策都會引發巨大震動,在卓越績效體系實施后,茅臺集團開始上層建筑強化計劃,從高層領導管理、戰略部署制定、顧客市場整飭、企業文化建構等方面進行著組織的科學化改造。 2001年茅臺集團將優良資產整飭上市,建立起了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監事會等決策層構架清晰,戰略決策的出臺機制穩健成熟。 為進一步提升決策的適應性和科學性,公司管理層主動擴展決策的質詢空間,選派精兵強將充實戰略委員會、戰略管理辦公室、職能戰略組等戰略決策部門,聘請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經濟、輕工業、社科、企業界等領域的16名核心專家組成智囊團,對宏觀和微觀經濟環境及戰略形勢進行常態化分析與研究,隨時提出政策建議,此外還與外部多家獨立的專業咨詢機構保持咨詢聯絡,最大限度確保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和針對性。 同時,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一環也被提上工作日程,通過挖掘、梳理源遠流長又自成一派的茅臺傳統文化內涵,以國酒文化、地域文化和紅色文化作為載體,構建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企業愿景、使命感等,企業向心力和品牌內涵顯著提升。 在此基礎上,茅臺長期堅持的傳統釀造方法被冠以綠色生產概念進行放大,生產過程控制的精度和廣度極大延伸。不但釀造過程堅持了綠色有機生產,連前端的原料生產環節和后端的廢棄物循環利用環節都在實踐綠色概念。 在種植端,堅持健康從土地抓起的理念,把有機原料種植基地作為茅臺酒生產的“第一車間”,實施科學有效的“公司+基地+農戶”三級管理模式,行業內率先建立有機原料基地,生產時拒絕化肥和農藥,形成獨具特色的有機產業。2011年,公司斥資8.6億元,建成有機原料種植面積42萬畝,覆蓋57個鄉鎮,惠及13萬家農戶。 在釀造中,始終堅持“崇本守道、堅守工藝、貯足陳釀、不賣新酒”的傳統理念,端午踩曲、重陽下沙、兩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陶壇儲存、長期陳釀,從生產到加工到產品出廠,精心勾兌,絕不添加任何物質,茅臺酒至少5年出廠,絕不通過技術手段縮短生產周期。 在廢棄物循環利用端,將茅臺酒生產的酒糟用于中檔醬香酒生產,之后的酒糟用于有機肥加工或進行高附加值產品如動物蛋白、甲殼素等產品的生產。有機肥又以補貼使用的方式,回到有機原料種植基地,用于種植有機原料。 從綠色供應、綠色加工到綠色回歸,這條綠色供應鏈形成了一個生產茅臺酒的閉合式循環。 這種綠色理念甚至延伸到了產品的市場供應上:以“綠色供應、供需共贏”為觸點對供應商進行綠色文化引導,通過建檔、評價、溝通、培訓、分級、激勵、滿意度測評等對供應商進行多維度管理,全程跟蹤食品安全等12項指標,確保產品綠色流通。 科學組織和綠色生產,就如兩條巨臂,不斷夯實并提升國酒茅臺的質量之基。 這些年,隨著茅臺經營管理質量水平不斷邁向新的高度,茅臺作為令國人自豪的民族品牌精彩的市場表現越發光彩奪目。美國《商業周刊》將茅臺評為中國價值最高的20個品牌之一,成為中國酒類企業唯一進入前十的品牌。2008年《福布斯》雜志評出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排行榜中,茅臺位列上榜中國企業中食品飲料類第一名。2010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茅臺再次入選。美國《福布斯》雜志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排行榜,茅臺居中國食品行業飲料類企業前茅。茅臺連年入圍CCTV“中國最具價值上市公司”。 茅臺在邁向“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的過程中,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持續上升,已當之無愧地代表中國白酒品牌的整體形象,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文化符號。 一條準則下的茅臺“造山運動” 茅臺將卓越績效體系在公司的推行形象的比喻成一場“造山運動”和“全身運動”,表達的就是一條實踐準則:全員參與,攻堅克難。 “造山”工程宏大,絕非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 在今年早些時候,“全國質量獎”評審團隊在對貴州茅臺的現場評審中,隨機詢問到的每一個公司員工,都能清晰的回答出卓越績效體系的相關知識,并能說出自己作為一個個體,在這個體系中的位置和標準,讓評審團倍感驚異。 其實,從2002年公司導入卓越績效體系開始,全員參與創獎活動就成了一條鐵律,人人不但應知應會,而且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而這種變化,不但在員工的思想層面完成了根植,也反映在了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技術動作中。 擁有1000余名員工的制曲三車間專事生產釀酒主料大曲,生產工藝是將小麥碎化制成曲塊,稻草覆蓋高溫發酵,成品年產量超過3萬噸。 車間一班的休息室里,醒目的張貼著公司、車間、班組的價值觀、目標愿景、工藝規程和技術要求,5本記錄本將每一個人的每一次操作記錄得清清楚楚,甚至連10余個水杯的把柄都被擺放得朝向一個方向,地上一塵不染,幾可落座。 隨手打開一個發酵室,但見曲塊堆碼整齊,草垛覆蓋有序。 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0多年的稅小英有些靦腆:“以前哪有這樣干凈喲,地上有稻草,休息的地方也亂,搞卓越績效,全變了。” “我們車間的追求是,外面像花園一樣漂亮,里面像賓館一樣整潔。”車間主任嚴臘梅自信滿滿。 這種對管理質量的追求,并不只限于既定標準的達到,所有班組都設立了QC小組,從工作點滴中探索、嘗試和設計更為科學的小改進、小辦法。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一群制曲四車間的姑娘們正在三車間里走訪學習,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可見一斑。 在貴州茅臺的核心部門酒庫車間的所在地,記者看到這里肩負著基酒的窖存、勾調和儲運任務,出廠的每一滴茅臺酒都將在這里完成最終品質確認。 運輸計量一班的25個員工的工作任務,是將上百個基酒品種按照系列、年份和計量,準確無誤的取出、運送至勾調中心,任何一點失誤,都將可能造成數以百萬元計的經濟損失。 在一班的辦公室里,記者看見了與制曲車間一樣的場景:所有資料上墻,所有記錄清晰,所有物品擺放有序。 “這么多年來,我們這里不容有失也從未有失。”班長說。 離此一箭開外,就是最為神秘的勾調中心。李憲等16位勾兌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工作臺前的數十個基酒品種反復嘗試、勾兌、組合,要得出一個合理的評酒委員會認可的酒樣,這往往需要一個勾兌師一周的努力。 16位勾兌師中,就有兩位國家級大師,6為省級大師,都是些別的酒類企業垂涎欲滴的“金寶貝”。 卓越績效體系在這里體現得更深的,是對企業、對品牌至深的情感和認同。 李憲坦言,這么多年來,不少企業一直在用超過百萬元的年薪向他伸出過橄欖枝。但是這位15歲就頂替父親進入茅臺酒廠的勾調高手卻從未動過心。“茅臺酒廠就像我的母親,是她培養了我,我長大了,是盡孝的時候了。而且在這個平臺上,看到國內國際的名人和普通消費者喝我調制的茅臺,我非常有成就感。”李憲的話很質樸。 像這些不斷向好變化著的工作場景,不斷深化著的企業認同,在茅臺集團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道工序上都同樣的閃現著。“創獎過程也是員工素質不斷提升的過程,是企業文化不斷創新升華的過程。”對創獎工作體會頗多的酒庫車間黨支部書記仇國相說。 “企業的管理說到底是人的管理,員工的意識、風貌、技能全面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才是有本之木,卓越績效體系所要求的持續改進能力,也才能從整體員工身上展現出強大活力,否則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擺設。”一位公司高管對記者感慨。 正走在卓越績效管理道路上的貴州茅臺,在各項生產經營指標上呈現著跨越提升的態勢,在眾多指標中,年基酒生產能力從1萬噸躍至3萬噸,市場需求持續急劇增加;現市值達2000億元成為“中國白酒第一股”。 有專家稱:茅臺由內而外透出的穩健而厚實表現,足以證明作為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的中國企業的優秀內涵。 茅臺的過去和今天,呈現了無數令國人驕傲的傳奇和精彩;茅臺的明天,正被國酒人用宏遠國際視野和勇于創新的實踐,描繪著中國民族工業走向世界一抹更加炫目的亮色。 |
上一篇:老師:作業太多家長可掛"免寫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