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巖松: 非常感謝劉藝給我們帶來的報道,謝謝。 其實剛才劉藝在這個報道當中,一個詞應該用的是只有近距離才會感受到這樣燙手的山芋,這一點上也能感受到,其實小悅悅的父親在面對這筆錢的時候,他的一種心態。從某種角度來說,把這27萬多塊錢慢慢地花出去的過程,可能是一個療傷的過程,因為他如果陸續地看到被幫助的人能夠得到幫助的話,對他整個家庭也是一種愛的支持。 可 專欄作家魏英杰說:“讓我關注的不是小悅悅父親如何花這筆善款,而是悲劇發生后一些輿論對他的壓力,讓還沉浸于喪女之痛的王持昌承受拿錢跑了的流言,何嘗不是往他傷口里撒鹽。試問,這個時候誰會這么做?難道不能給他多點撫平傷口的時間嗎?這多少體現了有些人的不寬容心態。” 說到這兒的時候,我還突然想起來,很多捐款的人未必去打這個電話或者發這個短信,不知道打電話、發短信當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不負責捐款,只負責監督,理論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在具體的個人這方面的時候,您性子是不是有點太急了呢? 我們再看看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一方面他表達了理解,包括捐款的人關心這筆款的去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接著說,作為一個慈善工作千萬要注意不要造成傷害,因為孩子剛去世,會有這么一個過程,我覺得我們特別注意在慈善領域,一定是這三個字非常重要,善推善。就是用善去推動善,而不是用暴力去推動善。 接下來我們繼續去關注這個事態的前前后后。 阮雪楠 廣東電視臺記者: 今天零時32分,小悅悅因為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宣布死亡。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院方代表: 幼小的生命離開了人世,我們與社會各界一樣深感痛惜。 解說: 兩歲的悅悅離開人世,對全社會來說,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內心都充滿了內疚的生命。在小悅悅治療期間,兩位家住廣州的老人輾轉坐了三次公交,前往醫院看望當時尚在ICU病房搶救的小悅悅,并送上了自己的捐款。 熱心婆婆: 不是錢多不多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心意。 解說: 不僅僅是個人,有企業也特地從深圳趕來廣州,代表所有員工為小悅悅送來五萬元捐款。三千里之外的成都,成慈善總會向市民發出號召,推出成都友愛活動,為小悅悅發起網絡捐款。 廖文武 成都慈善總會副秘書長: 把所有的錢通過我們成都市慈善總會然后轉交給受助人小悅悅。 解說: 而這所有的愛心人還有一份尤為特殊,它來自將小悅悅從碾壓現場救起的老人陳賢妹。10月17日,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和大力鎮兩級文明辦,為她的善舉送去了兩萬元的慰問金。陳賢妹卻表示,要將慰問金捐給小悅悅。12天,今天小悅悅已經去世了12天,但是除了悅悅的后事,父親王持昌也需要面對另外的困擾。 事實上早在小悅悅還在救治的10月18日,王持昌就已經在媒體陪同下前往銀行開設了公開賬戶,用以接受全社會的監督。經確認,為了救治悅悅,當時共收到各界捐款27萬元。 王持昌: 給我孩子看病,剩下的全部用到給其他看病的兒童。 記者: 一分錢不留? 王持昌: 一分錢不留,絕對不留。那么多好心人幫了我們那么多錢,把這個卡可以讓大家去查,放到網上,你今天從這個卡里面拿出來多少錢,拿這個錢干什么去了,我想讓這個錢更明白一點。 解說: 將各界對小悅悅的愛心傳遞出去,給全社會一個交待與回饋,事實上女兒去世之后,王持昌的內心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王持昌: 這個事情完全公開化,就沒有什么隱私了,就沒有那些居心叵測的人說拿女兒的錢去買什么東西,這一點是讓人很難接受的,就怕有這一點,還是公開吧,公開了好。 白巖松: 公開是因為太沉重了,其實在他的內心里,原本也可能是公開,但是當有了這么沉重的壓力的時候,這個滋味就變了。中國在很多的領域里頭缺大師、缺大家,但是我們一直不缺道德家。我們的確看到人群當中愛心開始涌動,然后去捐款等等,但是也越來越經常地發現,有很多人在捐款的同時,還要捐出道德來,更開始有一些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有很多的人不捐款,也不捐愛,但是總在捐道德,在這樣一個細節過程當中,其實有可能也會破壞愛,為什么呢?當所有的救助者都感覺到不堪重負,甚至所有的愛都是燙手山芋的時候,將來會形成一個非常糟糕的惡性循環。 在這一次的一個圍繞小悅悅的善款事件當中,還有一個細節是很耐人尋味的,現在我們看到是小悅悅的父親孤軍奮戰,自己不斷地接到手機短信,然后尋求該去幫助誰,但是他想尋找,把這筆錢放到專業的廣東慈善總會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網友全反對,網友可能會有情緒,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想,網友按一個反對的按鍵是相當容易的,但是你有沒有仔細再去思考,這已經成了壓在小悅悅父親肩頭一個非常沉重的事件。他怎么能準確,并且非常高效地去做好這樣一個別人希望他做的事情呢,這很難,但是大家按鍵的時候都非常簡單。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一定會走向慈善機構的更加專業化和公開透明,而不是我們破壞了一切,但是沒有人去建設,能指望人對人之間這樣一種捐款嗎?我們的思維停留在什么樣的一種時代呢?接下來聽聽專業人士對此又是如何評論。 楊團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所以這樣的一個施加社會壓力的方式是公眾自己的自發行為,所以這個也沒有辦法用什么方法來制止。公眾的這個自發行為也反映了公眾的一種心里狀態,覺得這是一個公益的事情,是公益的募捐,能救孩子,這個錢再多,我們都愿意掏,但是如果最后孩子還是救不了,這個錢留給家里頭這不對、這不合適。所以這樣的一個思想就證明什么呢?公眾對于向小悅悅捐款這件事,視為一個公益行為,不是個人贈予行為。我認為公眾有這樣一種意愿表達無可指摘。但是這樣對于他的家庭肯定會造成壓力,我們國家大的社會保險的制度要進一健全,尤其是對孩子的醫療保險的制度。第二就是我們的公益組織要做好,公益組織要改革。 白巖松: 我同意楊團的一部分看法,就是大家的這樣一個希望,既然小悅悅都已經離開了我們,這個應該去幫助更多的人,而不是用作自用,我覺得這種心情誰都會理解,但是當采用這種帶有暴力色彩,甚至就是短信、謾罵、懷疑、謠言的方式的時候,戲就已經過了。其實呢圍繞小悅悅的事件,包括近一段時間,涉及到老年人跌倒了之后會去誣陷救助他的人,或許也該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來,咱們一起往下走。 解說: 面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從十樓墜落,她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用雙手接住了妞妞,自己卻粉碎性骨折,她叫吳菊萍,2011年她被無數的中國人稱為“最美媽媽”。剛剛出院13天,還是為了孩子,“最美媽媽”吳菊萍又把自己收到的部分捐款捐了出去。10月20日,吳菊萍來到家附近的銀行,將5萬元善款打入了郭明義愛心團隊的賬號。這筆錢將為貴州畢節大山里的孩子們購買冬衣,讓他們能過一個暖暖的冬天。 吳菊萍 “最美媽媽”: 這段時間我身體慢慢恢復,我也在想這個錢到底用到哪里,后來也看到一些新聞,談貴州那邊特別窮,孩子的情況可能不好,可能孩子溫飽問題還是一個問題,所以把錢打算給他們了。 解說: 吳菊萍說,她受傷住院后,收到了10萬元企業捐款,這些錢她都要轉捐給社會其他有需要的人。 吳菊萍: 初步就是可能考慮新疆那邊貧窮的孩子,主要是針對孩子,或者是貴州,或者是新疆。 解說: 除了“最美媽媽”轉捐善款,愛心故事繼續延續的還有“最美鄉村教師”曹瑾,在她離世后,父親把各界捐來的五萬多元愛心善款全部轉捐給了女兒生前就職的平河鄉小學,幫助女兒完成生前的心愿。 “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鄉村教師”曹瑾,但是生活中并不是總是充滿著愛。面對一些摔倒沒人救助的老人,面對伸出雙手救助,卻被冤枉的普通人,大家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石老太太: 我當時頭昏沉沉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以為是他的車(碰了我)。 殷紅彬 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分公司駕駛員: 后來從公司過來的時候,我心里是有一點壓抑,做好事怎么那么難,很善意一個舉動,也引來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麻煩。 解說: 這是今年8月28日的江蘇南通,一位好心的大巴司機殷紅彬扶起了摔倒的老太太,卻被誣陷為撞人的肇事者,直到警方調取了監控錄像,司機才被證明清白。而一周后的武漢,9月2日,一位八旬老人倒地一個多小時,卻沒有一個人上去救助,老人最終不幸離世。 李大爺的兒子: 在遠遠就看到,里三層、外三層大約有一百多人,圍觀在現場,我分開了眾人以后,擠進了人群,看見我父親俯撐在地下,口鼻處有一灘凝固的血跡。 張師傅: 不是不扶,好多人都是經過好多教訓的。還有人是這樣講,他年紀大,不知道把他翻過來是好是壞。 解說: 我們在為最美的人祝福,為轉捐行為叫好,同時全社會也正在思考,如何讓悅悅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讓摔倒的老人也不再無人攙扶。 白巖松: 零點樂隊曾經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叫《愛太難》,其實看完剛才這個短片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愛太難,愛真的太難。但正是我們當下這個時代的這種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正是在愛太難的過程中,慢慢要去建設讓愛不那么難。我們在面對老人沒人扶起,或者說等等這樣的小悅悅事件的時候,總是進行道德文章,道德口水滿天飛,僅靠道德就夠了嗎?其實純粹的好人很少,純粹的壞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跟你我一樣,有好有壞,就看社會環境、法律制度等等,如何激活我們的好,抑制我們的壞。 舉一個例子,我們當探討很多的老人會去訛年輕人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醫療保險的制度早已經覆蓋到了全民,很多的老人幾乎都有醫療保險的時候,請問當他摔倒之后,發現自己受傷了,他會擔心給兒女添麻煩,然后反過來要訛救他的人一口嗎?應該不會。 大家想想看,十幾年前發生車禍一追尾的時候,下來就打架動手,因為強者會決定讓弱者來賠款,或者把警察叫來,現在什么時候見到再撞車的時候會打架?很少。大家下來的時候甚至還遞根煙,然后把保險的號一抄,了了,大家走了,你看,制度會讓人性中的好釋放出來。同樣的,小悅悅的事件當中,我們也要反思,父母在未成年人14歲以下的時候,如何行使自己的監護權,要承擔責任的。 專欄作家連鵬說:“小悅悅事件靠道德就能約束,還要法律干什么?加拿大兒童保護法非常全面和苛刻,如12歲以下孩子不能單獨留家,否則父母犯法,小悅悅事件首先應考慮法律責任問題,追究監護人責任和肇事司機責任,至于路人冷漠可以討論,但不是重點。” 還有河北柯柏松,這是一個律師,他說:“三方面立法要檢討,一是交通肇事生不如死的賠償制度;二是保護見義勇為者,懲罰見死不救者;三是家長或者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等等。小悅悅的悲劇是上述三者的綜合作用使然。” 是的,在這里我不想去談論更多的道德,而是要用制度激活人性中的好,那么我們將來都是有道德的。 最后,不過還是要用道德落尾巴,最近兩天,我聽過最棒的一個段子,您知道是怎么說的嗎?以后任何一個老太太、老大爺跌倒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人約好上去,一起去扶他,后果是什么呢?讓老太太和老大爺一睜眼,不知道該訛哪一位,這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