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一條走廊,必定將改變一座城市。 黃海之濱,青島東部,南起嶗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溫泉鎮,恰好沿海岸線形成一條蜿蜒的走廊。這里,正是我市實施藍色硅谷戰略的核心區域,在這條蘊藉著巨大能量的硅谷走廊之中,我市正在規劃建設藍色硅谷的三大功能區——科技創新驅動區、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區和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區。 硅谷走廊里,美麗而寧靜,但就是在這里,一批批國際領先的海洋科技成果,一個個引領帶動作 崛起的硅谷走廊,令人無限期待。 南走廊: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區 在嶗山區,“黃金走廊”是一個承載夢想的詞匯,是嶗山謀劃新一輪騰飛的科學發展路徑,而這條黃金走廊,正處于硅谷走廊的南段。 “目前,嶗山區正以32.5公里的濱海公路高科技創新創業黃金走廊為主軸,以42平方公里的嶗山科技城為載體,充分依托一批高校院所,抓好已經啟動的青島國際創新園、生物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科技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與國際接軌的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催生海洋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努力使嶗山區成為青島打造藍色硅谷的排頭兵。”嶗山區委書記慕建民說。 集聚了眾多海洋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擁有9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和三所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匯集了45家省部級海洋類重點試驗室,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的30%——憑借這些在海洋科技領域堪稱顯赫的優勢,嶗山區正依托黃金走廊和科技城,在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化上全面發力。 嶗山區發改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嶗山區目前正充分發揮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蘭化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在高科技研發上的強大作用,重點打造青島國際創新園、生物產業園、青島創業園等高科技產業集聚區,其中,總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的青島國際創新園計劃于明年竣工;生物產業園總投資達到25億元,共吸引了13家高新技術項目落戶,包括將建立國際上第一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海洋特征寡糖生產基地,打造全國最大的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之一。 如今的嶗山硅谷走廊,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高端產業孵化器。 在我國,船舶壓載水處理技術的產業化,對提高國產船舶關鍵設備裝船率和造修船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國內實現該技術產業化的企業只有兩家,全部都在嶗山區。“世界上所有的遠洋船舶,都要對壓載水進行處理,這意味著壓載水處理設備有著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而我們研制生產的我國第一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壓載水管理系統,今年1月已經獲準安裝遠洋船舶。”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公司副總經理付洪田自豪地說。 在青島中皓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長王寶全向記者展示了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開發的組織工程人角膜技術,這是國際首創、國際領先水平的海洋科技。前不久,全球首例組織工程全層人角膜動物移植手術成功進行,使用的就是該公司以深海魚皮膠原蛋白為主要材料研發的人角膜基質,標志著海洋生物材料在國際尖端科技領域的成功應用。“預計三到四年時間,就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北走廊:打造科技創新驅動及服務區 站在即墨柴島最高處,風光旖旎的鰲山灣盡收眼底,而在柴島、草島之間,有一塊像極了鰲頭的島嶼,躊躇滿志地探向大海。“這里就是即墨有名的鰲山頭。總投資12.82億元的國家深海基地項目,將在這一帶重點建設。”即墨市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經濟師黃緒艷對記者說。 據悉,國家深海基地項目總投資12.82億元,將建設2.65萬平方米的工作母船碼頭、實驗大樓、研發大樓、深海作業模擬實驗室與科普展示大樓,配備6000噸科學考察船一艘。其中,一期投資3.27億元,將建設深海勘察及保障中心、深海裝備應用技術發展研究及試驗信息中心、深海裝備模擬培訓中心;二期投資9.55億元,將建設碼頭、工作母船、深海技術產業轉化和作業服務中心、深海科學技術普及中心。 “該基地投入使用后,將為我國科學家走向深海,開展地球科學研究、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為我國海洋高技術研發提供技術和實驗保障。”即墨市發改局一位負責人說。 而對于處在藍色硅谷核心地帶的即墨來說,僅僅一個國家深海基地項目顯然不能滿足“胃口”,實際上,即墨正力爭在海洋科技研發上獨占鰲頭,成為青島藍色硅谷的智慧中樞、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源。 黃緒艷介紹,在即墨鰲山衛鎮至溫泉鎮沿濱海公路這一硅谷走廊區域,正在規劃建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國家深海基地、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東部地調科研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高水平的海洋科技研發創新平臺,而這些平臺的打造,將為我市海洋科技開發和深海產業孵化,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動作用。 先行建設的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如今已經開花結果。這里匯集了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等國內知名海洋科研院所,已引進培育“黃海1號”中國對蝦、斑點鱒鮭魚等大量新品種,特別是國內首次引進的珍稀品種斑點鱒鮭魚試養成功,一舉改變了我國高品質魚類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在鰲山衛鎮臨近海邊的一片區域內,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筑已經矗立起來,而這就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標志性建筑——綜合樓及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這一國家實驗室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建設綜合樓和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海洋分子生物技術實驗平臺、深海環境模擬實驗平臺、海洋高端儀器設備研發平臺、海洋科學考察船隊陸基指揮中心等九個公共實驗平臺。實驗室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高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機構之一,其科研成果將直接進入國家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和海珍品健康養殖基地中試和推廣。 “我們的目標,是把即墨建設成為青島藍色硅谷的科技創新驅動區和綜合服務區,通過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的建設,努力打造海洋科研機構最聚集、科研力量最強、充滿活力的科教研發創新區域,為我市建設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提供不竭的動力。”即墨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林剛 段曉東 趙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