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資源、手工打造、文化底蘊,紅木家具的每一層定義都和奢侈品完美相符。與之相對的是僅8月份,北京就開業了5家紅木賣場,至此京城紅木賣場數量高達十幾家。激烈的行業競爭,給紅木家具的奢侈內涵蒙上了發展的陰影,客觀地講,很多時候,行業的競爭讓消費者和紅木家具“被奢侈”了。
材料“被奢侈”了
重點詞 以次充好 心材 捏造名稱
一把紅酸枝木太師椅的價格是一把紅酸
枝木和白酸枝木混合造太師椅價格的兩倍甚至更高。而且外行是絕對看不出來二者的區別的。這是紅木家具消費維權辦公室主任、紅木家具消費指導專家團團長趙夫瀛給記者舉的例子。以次充好的案例并不僅限于此。紅木家具的行業標準中嚴格規定紅木家具可見外表面必須全部使用心材,白邊只允許出現在非直接接觸到的部分且用量不得超過用料部分的十分之一。而現實情況是,部分不法的紅木生產商利用上色等特殊工藝以邊材冒充心材出售,以牟取暴利。另一種“被奢侈”體現在對紅木家具材質的名稱捏造上。在記者的走訪中發現,某品牌企業在家具材質一欄打出了非洲小葉檀的旗號。而在國標中,明確規定了可以稱之為紅木的5屬8類33種材,并不存在非洲小葉檀一說。企業在材質上打出的“煙霧彈”使得消費者在消費維權時遭遇鑒定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