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記者昨日再次探訪發現鐵路沿線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樓院新了垃圾少了綠地多了 ????早報訊 “這個大棚差不多建好了,農貿市場年底就可以‘退路進室’了。”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指著膠濟鐵路李滄段旁的滄臺路小區農貿市場說。昨天,記者再次前往鐵路沿線各區探訪時看到,隨著工程的開展,沿線面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環境:改造大棚“退路進室” ????昨日上午,記者首先來到緊鄰滄口火車站的農貿市場,只見進站口旁的小路兩旁擺滿了各式小百貨攤位,整個市場一片嘈雜,在一些角落里還殘留著污水和隨意丟棄的爛菜葉。“之前我們是在鐵路邊的大棚里賣,大棚是十多年前蓋的,不僅小而且臟,還老進水,所以就搬出來了。”商販萬瑞君說。記者看到,馬路靠近鐵路軌道一側,一座嶄新的大棚已搭起來了,高大敞亮。 ????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指揮部李滄分部的安科長介紹說,李滄區滄臺路市場與膠濟鐵路李滄段相鄰,是滄臺路小區唯一的農貿市場。該市場1998年建成,設施已陳舊老化,營業房破損不堪,配套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狀況堪憂,不僅影響了鐵路沿線整體形象,而且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和購物安全帶來較不利影響。鐵路兩側環境整治開展后,對該市場進行了整治改造,確定了以“保留市場方便居民,改造大棚退路進室”為方針的改造方案。拆除原有舊大棚,建設4000平方米鋼結構新型大棚,并且在市場附近增建一處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作為車輛停放、進貨、卸貨的周轉場地,改造完工后將統一經營管理,使市場規范化。目前新大棚已基本搭建好了,就剩地面工程了,差不多年底前商戶就能“退路進室”了。 ????隨后記者沿著鐵路線往南走,來到了唐河路,這里基本上都是一些老舊的廠房,道路沙塵滿天飛,隨后拐到了鎮平路,只見馬路兩旁已經栽種了柳樹,斜坡上種上了黑松,園林工人們忙著在樹下鋪設草坪。“沒整治前,這片地方都是裸土,晴天,沙塵漫天;雨天,路坑洼得沒法走。現在綠化整治了,感覺舒服多了。”在附近工廠工作的李先生說。 ????建筑物: 老樓“穿新衣戴紅帽” ????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指揮部還加強了對鐵路沿線建筑物外立面的整治。記者來到四方區海岸路22號大院,施工人員已經在樓體外面搭起了安全網,開始實施“平改坡”改造。“我們還要在外墻加裝保溫層,徹底讓老樓變得像新樓一樣結實,耐寒防熱。”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指揮部四方分部負責人說。 ????據悉,該大院兩座老樓是原國棉二廠第二職工宿舍,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于國棉二廠破產重組等原因,小區多年無人管理,樓院又臟又亂,與緊鄰的新建物業小區形成了強烈對比。四方區近日投資20余萬元,對樓院的硬件設施實施了改造、完善。樓院內原先坑坑洼洼的破損路面被全部硬化,鋪裝了荷蘭磚,居民樓前的一段矮墻被拆除,換成了1米高的新型木塑柵欄;新栽了86株喬灌木,新設了一座涼亭。“做夢也沒想到,大院能變得這么漂亮整潔。”院內居民楊新娟說。 ????記者繼續來到市北區孟莊路上,鐵路沿線的10多棟居民樓已經整治完畢,外墻全部重新粉刷,涂上了暖色調的乳黃色漆,頂部貼上了紅色的裝飾瓦,好似戴上了一頂漂亮的紅帽子。不僅如此,各個樓靠馬路一側的窗戶也全部更換成了雙層中空玻璃窗戶,其他方向的窗換成了全新的鋁合金窗。緊鄰孟莊路一側的墻腳下種了一排紫葉李,既美觀又防塵。“不僅外觀上漂亮,而且給樓頂做了防水處理,解決了多年來老樓漏水的問題。”大院居民于女士對此次整治十分滿意。 ????沿鐵路線繼續向南,記者來到了新整修的包頭路小學。作為鐵路沿線唯一的一所學校,整治后的包頭路小學一片 “嶄新”,外立面、護欄、跑道都是新的。大隊輔導員韓妮妮告訴記者,此次整治是利用暑假時間進行的,僅僅兩個月就完成了墻體粉刷、窗戶更換、塑膠跑道重修和樓頂平改坡四項工程,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同學們都很高興。 ????進展: 清理生活垃圾近萬噸 ????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說,在建筑物整治中,大量采取歐式風格和歐式構造元素,優化城市環境色彩體系,突出和延續島城“紅瓦、綠樹、黃墻”的建筑特色文脈,同時對歷史建筑進行了保護性的修復整治,在北京路25號,結合周邊環境特點,對墻體實行了彩繪處理,整治后的建筑物與周邊環境進一步協調,凸顯了劈柴院周邊獨特的文化特征。 ????截止到9月底,鐵路兩側累計完成違法及破舊建筑拆除9.7萬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近萬噸、建筑垃圾7萬立方米。建筑物立面整治開工95處,完工51處,屋面平改坡約2萬平方米。新改建綠地25萬平方米。 (記者 孫靜芳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