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愛好排列:畫排第一,書法最差 趙忠祥在收藏界資歷頗深,用他的話來說,如今在收藏界頗有建樹的王剛等人都是由他帶入行的。趙忠祥說,他進入收藏界沒有任何契機或故事,似乎全是一種天然的愛好使然,“我從小就對收藏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從集郵開始,到后來收藏毛主席像章,至今我手中的很多像章都是精品,很多展覽的像章都達不到我的質量。” 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的趙忠祥已經開始在央視工作,在 在這些藏品中,趙忠祥最愛的是書畫,他說,這與他自己的愛好有關,“我的愛好中,畫排第一,舊體詩第二,文章第三,書法最差。因此在收藏時,對中國畫也特別感興趣,尤其是我朋友的畫。可以說,20世紀大師級的畫家都是我的朋友。我收藏他們的畫,并不是因為多么名貴,而是一份情感,每張畫都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和一段緣。” 收藏傳經:別指望在地攤上撿漏 誰都知道能夠在市場上撿漏是收藏的至高樂趣,因為這說明有超人的見識和眼力,能沙里淘金,同時自己也有一種獨享其樂的快感,趙忠祥笑言,自己也未能“免俗”,至今有一個故事,還是他聊到收藏時經常提起的。“我撿的一個最大的漏,是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當時我路過一個雜貨攤,有一個東西一下子就打入我的眼睛里了,是一個玉扇墜,守攤的老太太開價200,最后以60元成交。這件玉扇墜,最后賣了一萬多元。” 趙忠祥直言,撿漏是一種樂趣,但也容易上當,初入行者一定要謹慎。“很多收藏者都熱衷于逛地攤撿漏,但說句實話,我在潘家園‘撿’了1000多件玉器,也沒有發現幾件精品、珍品,最后這些‘垃圾股’都轉讓給親戚了。我現在逛潘家園,很少買東西,主要都是在看,看市場上做假做到什么程度了。”他還告誡初入行者,去逛舊貨市場必須去雜貨攤,而不是門店,“如果去那種專門的店,他們的知識水平,以及做假做舊的觀念和本領,比你還要通。” 趙忠祥舉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對他而言,收藏就像談戀愛一樣,“愛上一件藏品與談戀愛結婚差不多。這件物品激起了你的愛慕之情,讓你有一種沖動,但這種感情能不能持久,還是未知數。當你看上一件藏品時,要等待一段時間,把激情過濾掉,讓這種感情變得理性,你上當受騙的幾率也小一些,千萬別‘閃婚’。當等你過了一年做夢都想著它,那就別猶豫了,花多少錢都買回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