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約十年以前,農村孩子李寶才和孫艷秋都沒有想到,他們會是同齡人中“先富起來的”,而且僅僅是因為畫畫。 ????彼時,家在臨沂的李寶才中專畢業,雖然學過幾年美術,卻根本無用武之地,他既不愿意像父母一樣把青春耗在鄉間,又實在沒有稱心的工作可干,一時間有些迷茫;而棗莊的孫艷秋情況也差不多,學校推薦她去北京一家度假村當服務員,她十分不甘心……然而,十幾年之后,他們倆已經在膠南市張家樓鎮大泥 ????9月22日,記者見到李寶才夫婦時,已經無法把他們和當初的農村孩子聯系起來。 ????從畫工到職業畫家 ????早上八點鐘,李寶才、孫艷秋夫婦安頓好四歲的孩子。記者跟隨他們走出畫家公寓,大約100米遠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畫室。給早已等候在畫室的學生布置好當日需完成的訂單畫任務,他們就坐到了自己的畫架前,李寶才開始在一張白色的畫布上用碳條勾勒人物造型,孫艷秋則繼續前一天未完成的一幅風景畫——斑駁的林間,一座小木屋靜靜地立在溪邊,靜謐,悠遠。 ????“其實我們倆以前都沒學過油畫,都是來到綠澤畫院經過后天‘加工’的。”比較健談的孫艷秋告訴記者,李寶才1999年元旦來到綠澤,學了半年油畫之后就能夠接訂單了,她自己是2000年來到這兒的,她記得很清楚,那天恰好是2月14日,情人節。那天一來就見到了李寶才的一幅素描自畫像,“當時就覺得這個男生挺帥的,然后我倆認識一周之后就開始處對象了。”不過,相對于他倆的戀愛速度,孫艷秋的學習進度更令人瞠目,她來到綠澤學習油畫三個月之后就開始接訂單,“第一個月掙了38塊錢,第二個月就漲了十倍!”回憶起自己的初學乍練,孫艷秋依然有一些興奮。 ????說話間,李寶才已經完成造型,開始給畫稿打底色。旁邊有學生拿過基本完成的畫作,李寶才仔細看了看,按照訂單標準稍微進行一點修改。“如果自己一個人畫,太枯燥了。我們這里現在既是課堂,也是工作間,邊教邊畫,也挺有意思的。”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新婚不久的二人就開始帶學生了,而他們的身份也已經從當初的畫工轉變為職業畫家。 ????從一幅畫到一個產業 ????可以說,李寶才夫婦的詩意人生得益于綠澤畫院走出的一條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作為國家級“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以及“中國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綠澤畫院主要從事油畫臨摹和創作,其作品全部出口,銷往歐美等二十幾個國家,每年出口訂單約4萬余幅。為了滿足訂單式生產方式所需要的生產力,綠澤畫院從2007年開始正式創辦綠澤美術職業學校,推崇“零基礎入學、零距離就業”,專門為綠澤畫院培養后備力量。校長張為眾告訴記者,校企合作是文化產業興盛的必由之路,而綠澤“畫院辦學、訂單式培養”的“校企一體”運營模式則是藝術和市場緊密結合的成功范例。 ????目前,綠澤美術職業學校培養的500多名學生多數在畫院留職,就像當年的李寶才夫婦一樣。綠澤畫院現有職業畫家36人、畫師600余人、畫工300多人,畫院統一資金運作、統一承攬國外訂單、統一標準質量生產、統一出口銷售,其作品在國外享有較高聲譽。 ????在李寶才、孫艷秋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今年9月中旬剛剛開張的綠澤油畫國際展覽交易中心。在這里,可以現場進行國內、國際的大型藝術展覽、交流和交易,這也就意味著,“綠澤”不僅賣畫,還能買畫,引進國際大師作品,供畫師們鑒賞學習。最重要的是,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曾經從事著類似于“貼牌加工”的臨摹畫師們已經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創作畫上標注“綠澤油畫”的標簽,并在這個交易中心里亮出真正的身價。就像李寶才夫婦,他倆在交易中心里的一幅創作畫單價已經達到3萬元。 ????理想的生活:買輛好車去寫生 ????中午時分,有些疲倦的李寶才放下畫筆,坐到放在畫室一角的筆記本電腦前,和外地的同行、朋友聊起了當前的油畫市場行情;孫艷秋則走出畫室,在綠樹成蔭的畫院廣場上閑庭信步。 ????“我倆很享受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好,又沒有太大的壓力。”孫艷秋告訴記者。而李寶才的夢想是,買一輛好車,出去寫生,多搞點自己的創作。“現在不能買車,不是因為買不起,實在是太忙了。”據了解,綠澤畫院當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12年中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