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青島東萊銀行舊址開始修繕 住在青島湖南路附近的市民昨日發現,湖南路39號東萊銀行大樓舊址院內不時有貨車拉著一堆 探秘1 瓦片刻字藏著故事 “我們這段時間就是在忙著搜集當年留存的資料,然后根據立面圖復原了一份效果圖,還通過現場勘察找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東萊銀行舊址項目修復工程藝術總監劉臻手里舉著幾片紅瓦向記者介紹說。記者看到,其中一片紅瓦后刻著德語,另一片則是在一行德語后緊跟著 “青島劉子山監制”幾個漢字,還有一片僅有“孤山窯廠”4個字。 “這幾片瓦都是我們從屋頂取下來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還基本保留著當年的模樣,非常難得。從瓦片背后不同的字眼可以大致分析出,這座大樓或者屋頂經過了至少兩次的維修,留有德語字眼的瓦片說明有德國人參與建設。”劉臻說。 探秘2 百年木樓梯完好如初 記者在大樓內看到,一進首道門就有兩根高大的立柱,再往里走,又有兩根立柱,但是被裝飾材料包裹了起來,僅僅在頂部露出了精美的雕花。工程人員表示,這些多余的裝飾將全部拆掉,還原舊有的風格。 木質樓梯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樣子,“經初步檢測,木樓梯的質量非常好,基本沒變形,這些扶手我們已經包起來了,怕在接下來的施工中受到破壞。”工程人員說。 記者在2樓、3樓均看到工人在忙著拆除吊頂,露出了高高的房頂。“每層樓的層高都達到了4.8米,比我們現在的大型公建都要高出不少。”工程人員介紹說。在靠近窗戶一側,記者注意到,這些窗戶都是后來加裝的,與窗戶外精雕細琢的廊柱非常不協調。“按照德國建筑的特點,這座樓最外側根本沒有窗戶,而是一圈走廊,走廊外側均勻地設計了一根根廊柱,從外面看特別有藝術感。”藝術總監劉臻說,這點與廣西路上的郵電博物館很相似。 探秘3 兩側原來是尖頂 繼續往上走,記者來到了這座大樓的閣樓,“你透過這個拆開的房頂可以看到,整個樓的頂部是木結構的。”工程人員表示。 “你往兩側看,原來兩側都是尖頂,和中間這個尖頂相呼應,非常漂亮,但不知何時消失了。這也是我們通過圖紙看到的。”藝術總監劉臻說,近期他們還打算去趟德國實地考察,找找感覺。“總之我們要千方百計復原最初的模樣,最大限度地再現德式老建筑的原貌。希望整個工程修繕后不要被后人罵,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劉臻感慨地說。 探秘4 大樓設計者究竟是誰 記者看到,藝術總監劉臻手中的老圖紙上留下了建筑工程師王德昌的落款,時間為“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而早在1914年該樓就已建成,1923年作為東萊銀行經營辦公之地使用。由此看來,這張老圖紙應該不是大樓建設前的設計圖紙,很可能是1934年時大樓進行過一次大修,這是修繕期間的工程圖紙。“不過,這已經很珍貴了。當然,不排除王德昌就是大樓最初的設計者。”我市文史研究專家祝在時分析說。 另據檔案資料描述,東萊銀行舊址大樓為石磚木結構,坐北向南,三面呈“山”字形,西面呈“凹”形,房室34間,主廳富麗堂皇。2000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筑,后又列入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