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凌晨5時許,大連地鐵211標段南機區間位于甘井子區虹港路與圣林路路口東北角發生塌方,搶修預計需約48小時。 李毅 攝 昨日凌晨5時許,大連地鐵211標段南機區間位于甘井子區虹港路與圣林路路口東北角發生塌方,無人員傷亡。 大連地鐵指揮部方面表示,此次塌方很可能是現場南北兩側的暗渠和蓄水池滲漏導致土層形成空腔導致。 記者采訪遭工人蠻橫阻攔 一位清潔工表示,塌方發生在凌晨5時許。記者站在一個水泥墩上試圖看清圍擋內的情況時,3名身著便服的現場工人快步走來遮擋相機,抓記者手腕并出言蠻橫要求停止拍攝。“就不讓你拍了,咋地吧?聽不明白嗎? ”一名膚色較黑的男子說,并且坐在路邊,盯著記者的舉動,直到記者離開現場。 作為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周邊主要通道的虹港路受塌方影響交通不暢,進出機場的車輛紛紛繞行。 暗渠疑為塌方“真兇” 昨日下午4時,大連地鐵建設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大連地鐵建設指揮部副指揮彭非介紹了此次大連地鐵施工現場塌方的相關情況。他表示,此次塌方地下結構比較復雜,南側地下4米深處是一條暗渠,北側地下則有一個蓄水池。很可能因暗渠、蓄水池滲漏引起土體流動導致地表下方形成空腔,出現塌方。“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下到暗渠內查看,暗渠內部完好,頂部和靠近塌方的側壁都沒有問題。 ”彭非說,暗渠的墻壁是石塊結構,有滲水跡象。對于搶險方案他表示,“在暗渠上游搭設圍堰,用水泵導流暗渠雨水,用沙袋對涌入土體進行封堵。地面塌陷處先澆筑少量混凝土保護暗渠底部,在暗渠壁打小導管及工字鋼對暗渠進行加固,最后對塌方處分層回填,減少暗渠側向壓力,避免二次塌方。 ” 此次搶險施工約需48小時。 同一施工路段5個月塌2次 今年以來,大連地鐵施工發生數次塌方、沉降。 3月10日,大連地鐵交通大學段施工現場出現涌水、坍塌,造成1名工人死亡; 3月16日,大連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門前地鐵施工現場坍塌,路面出現直徑10米的深坑; 3月17日,大連地鐵山東路和松江路交會處施工路段,地面發生約10厘米沉降,地鐵公司隨即進行原因排查; 昨日發生塌方的虹港路和圣林路的交會處,3月17日也曾發生塌陷,塌陷直徑一米多,后用混凝土回填。 彭非表示大連地下巖層含水量高,地勢結構復雜,這是施工的最大不穩定因素,極易因水體流動而帶動泥沙滲漏,“沈陽地鐵建設可以使用盾構機,但大連地下結構復雜沒法使用,在巖石、沙土和泥石中掘進,有時巖石還需要爆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