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獲獎作品:《蛙》作者:莫言 如何書寫變化中的鄉土中國 梁鴻鷹說,此次茅盾文學獎評出的20部提名作品中有一大半都與農村有關,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當代的文學創作還是寫農村的比較多,農村是當下文學創作最主要的題材領域。這種現象可能與作家的成長環境有關。他認為,一個作家18歲之前的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好多作家18歲以前是生活在農村的,所以他對農村的感覺可能一生都難以磨滅,所以從農村出 賀紹俊則認為,今天作家的寫作很難用鄉村題材還是城市題材來概括。比如《你在高原》,看上去很多寫的是農村故事,但都有一個很鮮明的城市的影子——現代性,其實作者是在現代性的大背景下去進行創作的,而且完全打通了城市和鄉村的界限。《蛙》也很難說就是鄉村題材的作品,不然作者也不會用到和日本作家通信的結構。作者用這樣的的方式把城市的背景突顯出來,從現代性的視角去思考鄉村的計劃生育問題。寫什么題材,怎么寫,從中都能看出作家體悟時代精神的深度與特點。 孟繁華說,百年中國文學最成熟的就是鄉土文學,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有了農村題材,五六十年里我們的鄉土中國沒有什么變化,在這個角度上,這個領域的文學一直是我們的優勢。經過改革開放的歷史大調整,鄉村和城市各方面正在融合和交流,單純在鄉土里面寫故事出來也是很難的事情了。至于今后如何突破,需要看作家自身的努力。(胡軍、王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