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網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國內國際 > 正文

紅十字會等部門接待費少得離奇 專家稱被隱藏

來源:杭州網-杭州日報 2011-08-07 07:15:16

    問責超支和濫用公款官員

    對政府超支預算和官員濫用公款進行問責,也是當前眾多網民的建議。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翟校義認為,可以進行問責,包括公開對“三公經費”的使用進行聽證、詢問、質詢、審計,甚至提出罷免案或彈劾。

    另外,強化“三公經費”公開狀況與下一年預算撥付之間的聯系,不公開或公開程度不能讓人大滿意就可以不通過預算案,倒逼政府公開“三

公經費”,進而給問責提供可能。

    針對公眾普遍存疑“三公經費”當中可能會有特權腐敗、高位腐敗情況,翟校義表示,為了方便公眾對“三公經費”的監督,可以公布使用者的具體名單,使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利益相關者,限制個別人濫用公款。

    對高級官員的問責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治療‘三公經費’居高不下的‘速效藥’,就是建立起問責機制。”山西省原政協副主席、山西改革與創新研究會會長呂日周說。

    呂日周認為,只有建立起問責機制,才能規范政府的“三公經費”使用。由于“三公經費”的使用中存在特權消費,非常容易滋生腐敗。

    “比如公車私用,如果把領導家屬用車的費用也算在‘三公經費’當中,那就是對民眾的欺騙。所以有必要對官員建立問責機制,尤其是對高級官員的問責,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呂日周說。

    王錫鋅說,就問責來看,關鍵在于將責任落到實處。現在不是沒有相關規定,而是有規定但難落實。解決問責動力匱乏,關鍵要看政治層面的決斷和表率作用。

    問責機制

    法律保障

    本報綜合報道

    要求公開“三公”,并不是出于法律上的要求

    3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將修改和完善《預算法》等相關法律。

    我國現行的《預算法》并沒有要求政府部門公布“三公經費”的條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說:“這次‘三公經費’的公開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的,要求所屬部門公開‘三公經費’,這是國務院一次自覺行動和自我監督,并不是出于法律上的要求,而且各部委公布的形式也不夠統一和規范。”

    王磊說,目前涉及“三公經費”公開的法律依據,是國務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條例第10條規定,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公開“財政預算、決算報告”,但也沒有具體規定到“三公經費”的層面。

    此外,我國憲法、預算法、地方人大和政府組織法、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預算條例等法律文件對我國預算的編制、審查和批準、執行、監督等已經早有較完整的規定,但所有這些法律法規,都沒有對政府部門公開“三公經費”作明確要求。

    規范政府花銷,迫切需要修改《預算法》

    在王磊看來,現行的《預算法》迫切需要修改。

    “首先應當在《預算法》里規定預算公開的原則,涉及國家秘密的可以不公開,其余的都要公開。”王磊指出,人大應當公開其所批準的預算。

    預算如同法律,是有強制力的,一旦人大批準就必須遵照執行;政府各部門公開本部門預算,要細化到老百姓關心的“三公經費”的層面。

    如果在人大層面公開預算表格并細化到“三公經費”,政府部門公開“三公經費”之后,公眾就可以有一個參照和比較。

    否則,即使政府部門公布了“三公經費”,公眾也無法評價,不知道“三公經費”是超出了預算還是節約了開支。

    王磊還說,國外的預算公開在公開預算和預算科目方面都會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方便公眾來監督。有些國家在政府編制預算階段就已經公開,公民可以參與討論,議會在預算的辯論過程是透明公開的,政府各部門的網站都可以查閱預算細化的表格。有的時候,政府高官因為一張機票的事情就可能丟官。

    “所以說,我們國家現在非常有必要修改《預算法》,以規范政府的行政花銷,約束政府的行政成本。”王磊說。

    7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要求,要大力推進預算決算公開,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特別是對“三公”經費支出等公眾高度關注的內容要公開得更詳細。

    隨后,中央有關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的步伐逐漸加快。

    關鍵詞 “三公”決算

    “三公”費用規模是大還是小,支出是高還是低,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評判。

    94個中央部門中,12個部門去年“三公”決算超過1億元。其中國稅總局最高,達21.66億元,占財政部此前匯總所有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的22%。今年國稅總局“三公”預算為21.38億元,仍是目前“三公”經費最多的部門。

    海關總署去年“三公”決算5.03億元,名列第二,它的解釋與國稅總局類似。

    另外10個為:國家質檢總局、中科院、銀監會、農業部、中國氣象局、公安部、體育總局、水利部、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部等。

    國稅總局和海關總署解釋,“三公”經費龐大的主要原因是海關、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人員和分支機構多造成的。海關系統九成經費用在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上,這些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國稅總局的“賬單”包括了總局以及省、市、縣、鄉五級機構,預算單位多達3567個。

    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總額最少的是國家信訪局,為98.25萬元;其次是國務院扶貧辦,為144.94萬元;中國紅十字會排最少第三,152萬元。

    統計表明,去年“三公”經費占該部門整個財政支出的比例懸殊:中國對外友協占25%,而教育部只占0.04%。

    受到公眾肯定的是“三公”經費下降較多的部門。其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以降幅最高榮登“榜首”: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三公”經費決算為678.14萬元,2011年預算為592萬元,總預算減少86萬元,降幅達12%。公安部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18136.48萬元,2011年預算為16865.24萬元,比上年減少1280萬元,降幅達7%。

    專家認為,因為我國預算科目設計不太合理,預算體制存在著缺陷,而且財政不透明,“三公”經費有轉移到其他項目的可能。各部門“三公”經費統計口徑不一樣,讓外界監督也就無從談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各部門的人員數量不同,工作職能也不同,“三公”費用規模是大還是小,支出是高還是低,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評判。

    已公布“三公”的94家中央部門去年“三公”決算總額為65億多元。其中,因公出國(境))共10.8億元、公車購置與維護為39.8億元、公務接待共14.4億元,三項所占比例是17%、61%和22%。

    體育總局出國費最高 去年,因公出國(境)費用最多的是國家體育總局,為1.54億元;隨后是中國科學院1.13億元,商務部5798.39萬元。出國(境)費用總數最少的三位是:國家信訪局8.99萬元,國家扶貧辦55.69萬元,中央國家機關工委56.79萬元。

    去年出國(境)費用占本部門“三公”經費的比例最高的是商務部,約占94%;體育總局占92%、國家能源局占88%列第二、三位。比例最小的國稅總局,為0.66%,隨后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占1.8%、海關總署占2%。

    國家信訪局增幅最大 今年預算中,因公出國(境)費預算比去年決算增幅最大的是國家信訪局,今年是39.47萬元,是去年8.99萬元決算的4.4倍。其次是國家電監會,為181.61萬元,是去年70.04萬元決算的2.6倍;海關總署出國(境)費今年預算是去年該項決算的2.4倍。

    海關總署解釋,我國貿易摩擦形勢趨于復雜,中國海關更加深入地參與了國際海關事務,出國(境)參與國際會議和談判等已經成為海關對外開展工作的重要方式。

    經統計,今年出國預算都比去年決算增長20%以上單位有11個,除國家信訪局、國家電監會外,還有中國殘聯、全國工商聯、國家林業局、中國證監會等。

    今年出國(境)費用預算消減幅度最大的是國資委,消減幅度近一半。隨后是:國務院三峽辦減少44%、中國僑聯減少37%。

    全國社保基金會“三公”八成是出國 “中科院出國(境)費多是為了考察高科技,商務部出國(境)費多是為了談生意,國家計生委的工作性質決定其并不需要經常出國,花那么多錢出國做什么?”國家計生委去年的出國(境)費決算為470.54萬元,占其“三公”支出一半。為此,同國家計生委一樣的中國“特色”的部門的天價出國費用,備受公眾質疑。

    全國社保基金會去年出國費為538.13萬元,占“三公”的近80%;國家電監會今年出國費用預算比去年決算增長近60%。

    葉青(微博)說,在某些中央部門中,出國已不是當做提高業務水平的一種途徑,而是當做一種待遇和福利,“一般來說,官員的級別越高,這種出國的待遇就越大”。

    提起“三公”經費公開,人們把最初的關注投向科技部。今年4月14日,科技部公布了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總數,這是第一個公布“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

    7月1日,財政部公布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天前通過的2010年中央決算的報告,首次披露了中央單位去年的“三公”經費支出的總額為94.7億元。按照國務院要求,中央各部門負責公開本部門的“三公”經費。

    從公布時間來看,中國工程院于7月6日率先公開,兩天后是7月的第二個周五,迎來第一個曬“三公”的“小高峰”,共有12家中央部門公布“三公”經費。其中,中科院、中國社科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是在下午4時以后公布。隨后,18家單位選擇在以后的三個周五公布。鐵道部、中國地震局等8部門選擇周末公布。中國氣象局、中國紅十字等單位,選擇在晚上公布。

    此外,少數部門公布的“三公”不是放在官網主頁,有的則“隱藏”在偏僻位置。長期關注三公經費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局長葉青認為,選則在周五、周末發布和隱藏等做法,是為了躲避公眾關注,“因為關注度小,‘挨罵’也就少”。

    還未公布“三公”的部門中,國僑辦綜合處張姓負責人說,“三公”數據“正在按程序報批”;外交部綜合處工作人員稱,外交部比較特殊,有些信息涉密,目前正在對信息進行分析,具體時間未定。

    關鍵詞 公費出國

    專家:在某些中央部門中,出國已不是當做提高業務水平的一種途徑,而是當做一種待遇和福利。

    關鍵詞 公務用車 公車費用占“三公”六成 專家:這說明17年公車改革成效甚微

    7部門去年公車費用過億 去年公車費用決算中,7個部門公車費用過億,19家單位公務接待費超千萬;11個部門今年出國費用預算高于去年決算的20%,10個部門今年公務接待費預算比去年決算增50%以上。

    去年公車花銷最多的是國稅總局,達14.9億元;海關總署為4.58億元、國家質檢總局為2.8億元,排第二、三位。此外,中國銀監會、中國氣象局、農業部、公安部的公車費用都超過1億元。公車費用最少的是紅十字會,為30萬元,隨后是:國家能源局35.28萬元、宋慶齡基金會38.18萬元。

    無論是去年決算和今年預算,公車購置和維護費用這項支出占“三公”支出的60%以上。

    去年公車費用占本部門“三公”比例最高的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高達97%;其次是海關總署所占91%,國家電監會排第三,占85%,。而所占比例最小的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占2.6%,其次是國家能源局占3.9%、再次是商務部,占4.3%。

    海關總署對公車費用比例高的解釋是,海關實行垂直管理,下轄機構多,監管區域大,大多機構設在沿海、沿邊等邊境地區,點多、線長、面廣。同時,海關承擔著稅收征管、貿易監管、打擊走私等任務,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不同于一般公務用車。

    大都沒有公布所養公車數量和購置新車的數量 今年公車費預算中,比去年決算增幅最大的是國家信訪局,為108.78萬元,比去年決算72.53萬元增加了50%;后面依次是:中國記協增長45%、國家能源局增長44%、中國紅十字會增長37%。而中國保監會今年該項預算比去年決算消減幅度最大,下降幅度達43%;消減比例第二、三的單位是: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減少4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減少38%。

    有專家認為,公務車的費用占有如此高的比例,說明17年來的公車改革成效甚微。并且,已公布“三公”經費的部門中,大多沒有公布所養公車數量和購置新車的數量。審計署去年公車花費1114萬元,共養206輛車,平均每輛車運行維護費5.41萬元。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公車2462輛,花費7190.54萬元,平均每輛車運行維護費2.9萬元。兩部門年均每年公車成本差距懸殊。

    葉青認為,一些中央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大幅增加,有的解釋為車輛到了報廢期,對于報廢車,中央部門應該提供相關的背景信息,報廢車使用了多少年,按規定多少年后才達到報廢的標準,應該告知公眾。

    關鍵詞 公務接待

    一些部門接待費少得出奇 專家分析存在數據“轉移”

    去年公務接待費用決算中,國稅總局以6.66億元、國家質檢總局1.12億元、中科院近1億元,名列前三。南都記者統計,此項費用超過1000萬元的共19家。榜單后三位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5.84萬元、中央國家機關工委9.74萬元、中國紅十字會15萬元。

    國家文物局預算增幅最大 公務接待費占本部門“三公”經費的比例最高的是中國對外友協,占65%;其次是宋慶齡基金會占64%,第三是中國記協占54%。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該項所占比例最小,為1.2%,隨后是:商務部占1.8%,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占1.9%。

    今年公務接待費預算中,國家文物局的預算比去年決算增長幅度最大:今年為151.85萬元,比去年決算的48.32萬元多103.53萬元,增長21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增長208%、新聞出版總署增長131%名列第二、三位。此外,增幅在50%以上的還有:體育總局、宋慶齡基金會、國家能源局、工信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7家單位。

    中國紅十字會預算下降八成 中國紅十字會今年公務接待費預算僅3萬元,與去年15萬元決算相比,減少12萬元,下降80%,為該項下降幅度最大的部門。后兩位是:國家測繪局減少50%、住建部今年公務接待費為13.95萬元,與去年決算相比,減少了46%。

    葉青說,對住建部來說,今年公務接待費預算13.95萬元,“肯定不夠”,“不然,住建部就可以稱得上‘中國最廉潔的部門’了”。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1年公務招待費預算僅3萬元,許多網友則認為“后面少了一串0”,“3萬元只夠上海盧灣區紅十字會三頓天價餐費”。葉青認為,公務接待費很可能是被隱藏了,因為公務招待費的空間和靈活性比較大,在實際情況中,很可能會被轉移到“會議費”等其他項里。葉青建議,在今后修改《預算法》時,要明確規定公務接待費的范圍和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說,因為公布的“三公”數據是“大數據”,我國預算體制存在著缺陷,“三公”經費也有轉移到其他項目的可能。葉青認為,各部門“三公”經費統計口徑不一樣,讓外界監督也就無從談起。

    通過43個可查的“去年財政撥款決算總額”數據中發現,去年本部門“三公”經費決算占整個支出的決算比例相差懸殊:中國對外友協占25%,教育部占0.04%,鐵道部占0.05%。該比例不到1%的部門達13個。

    關鍵詞 “三公”預算

    50單位今年預算超去年 國家信訪局增幅近七成

    國務院明確要求中央部門今年縮減“三公”經費。在已經公布“三公”經費的部門中,大部分稱今年“三公”預算與去年預算相比是零增長。而葉青認為,去年“三公”決算是實際支出額,今年“三公”預算與去年“三公”決算相比,更有可比性。

    93個中央部門的2011年“三公”預算總額63.7億元,比去年決算少近1.3億元——其中,公車預算減少1.24億元,公務接待比去年減少329萬元,出國(境)比去年少276萬元。

    據統計,有50個單位今年“三公”預算高于去年決算。去年“三公”決算總額最少的國家信訪局,今年預算比去年決算的增幅最高——達68%。

    國家信訪局今年“三公預算”突破幾個之最:出國(境)費預算是去年決算的4.4倍;公車費預算比去年決算多一半。國家信訪局解釋,去年為響應國務院壓縮“三公”經費要求,通過壓縮出國團組等方式壓縮“三公”經費,去年“三公”決算比預算少支出69.42萬元。

    今年國家信訪局“三公”預算比去年決算增加67.2萬元,有網友呼吁國家信訪局“今年要繼續響應國務院壓縮三公經費的號召”。

    此外,今年預算比去年決算增幅第二、三位的是宋慶齡基金會增長46%,中國殘聯增長22%。

    賈康認為,總體上看,除個別部門2011年“三公”支出小幅增加外,大多數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基本上與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這一點,從中央本級的“三公”經費總數上也可以得到印證。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決算支出為94.7億元,而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為94.28億元,比上年決算數減少了4200萬元。應該說,這兩年中央財政大力壓縮政府部門行政經費,特別是“三公”經費“零增長”的要求,還是落到了實處。

-

相關鏈接

上一篇:故宮堅決否認拍賣宋代書札 官網記錄自相矛盾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雅江县| 新宾| 凉城县| 公主岭市| 城步| 仁布县| 北川| 德化县| 莒南县| 名山县| 盐亭县| 云南省| 阆中市| 习水县| 寿光市| 呼和浩特市| 怀柔区| 永善县| 赣榆县| 凤翔县| 闽侯县| 突泉县| 柘城县| 柘荣县| 嘉义市| 江门市| 苏尼特左旗| 萨嘎县| 荔浦县| 洮南市| 高阳县| 武山县| 九龙县| 如东县| 红河县| 青阳县| 托里县| 玉林市| 阳高县|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