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章源鎢業新安子鎢錫礦區尾砂壩庫內尾砂堆積。 新華社發 江西上市公司章源鎢業,攔腰截斷章江水系的三條河流,開鑿山體改變河流走向,利用河道筑壩排放尾砂廢水,對當地防汛抗洪、農田灌溉和生態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引發部分群眾質疑和不滿。三條河道咋成了上市公司排污重地?誰在為企業排污“讓道”?“新華視點”記者前往追蹤調查。 企業截斷三條河流 筑壩排放尾砂廢水 贛州享有“世界鎢都”的美譽。作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一邊發布亮麗的業績報告,另一邊卻攔河排污飽受質疑。 據了解,章源鎢業公司旗下有淘錫坑鎢礦、新安子鎢錫礦、石雷鎢礦和天井窩鎢礦等四家礦山。記者調查發現,前三家礦山都存在截取河道排放尾砂廢水的現象。 記者在崇義縣淘錫坑鎢礦區看到,穿過礦區的密溪河被攔腰截斷,在原有300多米的天然河道上,章源鎢業建起了兩座尾砂壩庫,庫內廢渣堆積,乳白色的廢水渾濁不堪,壩面不時有廢水溢出。河岸上豎立的“保護章江源,建設新崇義”的環保標牌,與岸下壩庫中的尾砂廢水形成鮮明反差。 在崇義縣新安子鎢錫礦區,人頸河也被截斷。在流經礦區的河道上,章源鎢業建起的壩庫中尾砂堆積,廢水呈深綠色。經沉淀后,廢水與人工渠道上引流的河水匯合,最終流入章江水系。 在位于大余縣的石雷鎢礦區,左拔河同樣被攔腰截斷。流經礦區的河道成了尾砂庫,庫內積滿了廢水,岸邊被尾砂廢水淹過的樹木已枯死。記者沿尾砂庫往上走,一座選礦場臨河而建,工人正分選礦石,原有左拔河河道上廢渣堆積如山,堵塞嚴重。 記者注意到,這里豎著一塊由大余縣環保局和石雷鎢礦制作的環保標牌,上書“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左拔村農民黃人樹說:“截河排污,還說環保,真是莫大的諷刺!” 人為制造“堰塞湖” 村民患上尿毒癥 章源鎢業截取三條河道筑壩排放尾砂廢水,存在防洪隱患,污染影響大,危及群眾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當地百姓反映強烈。 記者發現,被人為截斷的人頸河水,被迫通過新修的狹窄人工渠排放。被截斷的密溪河水,則被引入新鑿的隧洞,其過水能力防洪標準僅按20年一遇設計。崇義縣水利部門有關負責人王祥雯承認,遇到更大的洪水,這里的防汛抗洪會受到影響。 對此,江西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龔三堂說,如果遭遇特大洪水,人工渠和隧洞過水能力不足,將直接影響防洪安全,特別是隧洞更容易堵塞。 “截河而建的尾砂壩庫就像一個人為的堰塞湖。”龔三堂說,一旦發生洪災,壩庫內的尾砂廢水往下排,可能形成泥石流,污染下游水質,破壞生態環境。 記者注意到,50多米高的石雷鎢礦尾砂壩高懸山腰,壩下不遠處就是住著1900多人的左拔村。村民反映,這個尾砂壩曾出現裂縫和滲水。章源鎢業副總經理賴昌洪承認確有其事,但表示已采取措施處理。 盡管如此,左拔村群眾仍憂心忡忡。“人住在山腳下,尾砂庫建在山腰上,每逢下大雨睡覺都不踏實,最擔心的就是垮壩。” 企業截河筑壩排污,還嚴重影響群眾生計。義安村農民黃名財說,被截斷的人頸河,是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原來河道里有魚,現在啥也看不到。經群眾屢次反映,近年來章源鎢業才為村民安裝自來水。 “這幾年村里7個人患了癌癥、尿毒癥,幾個人年紀輕輕的就走了,這不正常。”左拔村農民黃人樹說。有的村民懷疑企業截河排污引起重金屬污染,有的則懷疑與食用受到污染的農作物有關。 未經環評隨意審批 地方政府違規讓道 當地部分干部群眾反映,章源鎢業之所以能夠截河排污,與地方政府部門的許可支持密切相關。 江西省水利廳有關人士說,利用河道建造壩庫,排放的尾砂廢水會造成污染,影響生態環境。按照法律規定,有關部門應事先開展環評,經過科學論證后,水利部門才能審批。 對此,崇義縣環保局局長杜書福說,淘錫坑鎢礦尾砂壩庫上馬,審批是符合規定的,章源鎢業當時有環評報告。 但記者向賴昌洪求證時,竟得到不同的回答。他說,這座尾砂壩庫2004年上馬,當時環保要求沒那么嚴格,就沒有做環評,但企業將方案向環保部門打了報告,得到批復同意上馬。“后來環保越來越嚴,2008年后我們補做了環評。” 對于為何審批企業改變密溪河流向、截取河道筑壩排尾,崇義縣水利部門有關負責人胡紹林解釋說,在淘錫坑鎢礦區,只有河道做壩庫比較寬闊,周邊找不到這樣的地方。因為章源鎢業委托第三方編制了廢水處理方案,資料齊全,我們沒有理由不批復。 對此,龔三堂表示,沒有環評,政府部門就依據企業提交的廢水處理方案,批復同意企業開鑿山體、截河排污,這是典型的為企業利益、稅收增長無視環保的行政亂作為。 “人不給水出路,水就不給人活路,近年來各地洪災頻發的教訓必須牢記。”龔三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