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新校門效果圖

“山”字形校門將棄用。
連日來,陪伴山東大學走過20年、見證了一屆屆畢業生從這里走向海內外的“山字形”校門日前已被拆除的消息,引發此間民眾廣泛熱議。
記者21日上午在山大中心校區南門看到,被譽為百年山大標志性建筑的“山”字形大門和廣場已被圈起,一臺挖掘機在廣場中央進行施工,十多名建筑工人在忙碌著,大門的傳達室已人去樓空,地面上散散著一些紙屑和電線。
據了解,“山字形”校門建于1990年,是山大為迎接90年校慶而建,校門體現齊魯文化“一山一水一圣人”之意。同時,也體現了當時山大校長潘承洞的一些數學理念,整座大門呈非對稱狀態,像一把呈45度角和一把30度角的三角尺拼合而成。時至今日,“山字形”校門走過20余歷程,也廣泛地出現在山大錄取通知書和畢業紀念冊等印刷品上。
此間市民王玉明對“拆門”之舉認為,“山大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學府,傳承是很重要的。如果總是變來變去,將來你要留給后代哪一張面孔呢?”這座大門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象形“山”字的同時,又有象征科學的數學元素,還像古老的金字塔,給人一種歷史滄桑感……”
山大學生陳亮卻表示,“山字形”校門設計不夠大氣,校門改變是學校不斷發展過程的體現,應該賦予其新的理念和內涵。
對此,山大校方給出的解釋是:此校門是采用水泥粘貼大理石板技術,大理石板脫落隱患嚴重,已多次出現脫落;山大的文化氛圍和中心校區的建筑風格也不協調;門前空間狹小,易造成交通擁堵。
記者從山大新大門效果圖看到,新校門位于南廣場南側校園中心軸線上,新校門前形成了一個懷抱形的小廣場,相比于之前“山字形”校門,門前空間得到了較大解放。兩側的鋼架像是張開的雙臂,迎接來自五湖四海之師生,“懷抱”這一設計理念彰顯。據悉,兩側主塔樓高度為11米,呼應山大建校110年校慶這一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