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能想象這樣的樓里,6層居然住了900人。 6層樓的空間,竟然住上了900人,住戶上下進出僅靠一條并不寬敞的樓梯;宣稱是所謂“學生公寓”,卻接納了包括上班族、外來務工者等各色人員;新民網記者7月18日實地暗訪一家在復旦大學周圍的“學生公寓”后發現,這些“公寓”不但安全和消防情況堪憂,更可能存在嚴重的群租現象。 低價吸引租客 安全消防惹人憂 每個月200—300 以租房者的身份,記者來到了一家位于松花江路一個居民區內名為“學緣公寓”的出租房,其宣傳最低只需260元,就可以租住一個床位。 所謂公寓是一幢八層高的樓,周圍被居民樓環繞,除了1—2層開辦了一家藝術進修學校,其余六層均為出租房。整幢樓主要通道是一條燈光昏暗的樓梯,三人并行已經難以通過。 在一個號稱樣板間的八人間中,4個上下鋪的木板床占去了本就不大的房間中的很大一部分面積,每個租客只有一個小鐵箱存放貴重物品,并合用一個衛生間。 據該出租房的一位所謂“管理人員”介紹,這里有從單人間到十人間各種規格,相應月租金也從260塊錢到上千塊不等,而在就這六層樓中租客竟然達到了900人,平均每層樓150人。 不難想象,在這樣混雜的租住環境中,人流量又非常巨大,不但財物等個人物品的保管、安全很成問題。更嚴重的是一旦發生火災,單靠并不寬敞的樓梯很難在短時間內疏散大批人群,加上可能出現的踩踏等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入住需簽租賃合同 是宿舍還是群租? “這兒相當于學生宿舍,和群租不是同一個概念。”當記者以希望長住為由,提出這樣的租住是不是群租、會不會將來被查處時,“管理人員”打起了保票。但與普通宿舍簽訂宿舍協議不同,該“管理人員”又明確表示,入住這里需要簽訂房屋租賃合同,這里的租客也不僅僅只是學生,還包括上班族等。 而“學緣公寓”附近一位小賣部店主也告訴記者,這里住的人非常雜,各地的、干什么的都有。同時由于毗鄰大學,除了“學緣”,在楊浦、虹口等地多家類似的“公寓”,紛紛被冠以“學生公寓”、“白領公寓”的名號,憑借低廉的租賃價格吸引了大量房客租住。 滬上一位中介業內人士在聽了相關描述后表示,首先要搞清楚該樓房究竟是居住用房還是非居住用房。如果是前者,無論是學生公寓還是集體宿舍,根據新的《租賃管理辦法》明確居住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居住房屋,不得出租用作單位的集體宿舍,均屬于群租。“如果不是居住用房,改變房屋性質本身就存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