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民簡介
????網名寓意西雙版納邊疆農民。本科學歷。云南網絡文化協會理事、昆明作家協會理事。曾在生活新報網、新浪七彩云南等處任職。多年以來,一直以“網絡寫手”的身份活躍在網絡平臺。寫過大量評論文章,在網絡保持很高轉載率。在參與一系列網絡事件中聲名鵲起。2009,他參加了“躲貓貓”事件調查團,并任副主任和新聞發言人。
????在昨天的南京市第五期領導干部網絡素養培訓班上,草根網民首度作為授課老師登上講壇。在云南“躲貓貓”事件調查中一舉成名的網絡意見領袖“邊民”昨日上了一堂關于“網絡意見領袖角色定位與網絡評論實踐”的課,臺下坐的是市級機關和區縣負責網絡輿情的官員。
????邊民還向南京官員們支招:在網絡上要多說現象,少說原因,慎下結論。對定性的結論,要慎重,不要違背常識。
????邊民講課 網上多說現象少說原因,慎下結論
????邊民觀點:意見領袖不是對立面
????“博客女王徐靜蕾,微博女王姚晨都不是意見領袖。”在邊民看來,網絡上“自然產生”、具有影響力和活動力的意見領袖們,應該是持續地、長期地就公共議題在公共平臺上發言。邊民說,“一般意見領袖的意見錯誤率也很低,同時深諳受眾心理。”
????他對在場官員表示,對于意見領袖,政府要主動積極地與其溝通,而不是把意見領袖推向政府的對立面。“我看到了他們的進步,至少現在不會經常請我喝咖啡了。”邊民還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從最初與政府部門關系的緊張到如今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溝通,他感覺像云南政府部門的輿情應對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毫無疑問,意見領袖的發聲促進了政府部門工作的改進。”
????邊民告誡:
????引導輿論千萬不要攪渾水
????與“意見領袖”不同的,邊民把新聞發言人歸為“輿論權威”,他認為兩個角色無法合而為一,輿論權威要利用自己專業的優勢,發布權威信息引導輿論。“任何謠言止于透明,”他強調,官方在運用微博等網絡平臺時,必須及時、真實、準確地披露群眾關心的事件消息,才能形成政務微博的公信力。
????令邊民擔憂的是,有的地方部門會為影響網絡輿情,有時在微博、論壇上“攪渾水”,甚至捏造“事實”。“如果為了引導輿論而制造謠言,對公信力只會有損無益。”他強調。
????邊民支招:
????多說現象少說原因慎下結論
????就如何在網絡上發布官方信息,應對突發事件。邊民還向現場的官員們支招:多說現象,少說原因,慎下結論。“多說現象是因為人民群眾有權利得到真相,現象作為客觀的東西,應當及時披露;少說原因是因為短時間內原因未必能調查清楚,不能亂說;至于定性的結論,更是要慎重,不要違背常識。”
????邊民還舉例說明“慎下結論”的重要性:某地警方從河里打撈上一具尸體,在尸檢報告還沒出爐前就定性為自殺,但新聞披露死者被封住嘴巴、綁住手腳,結果這個論斷被網友廣泛質疑。“試問哪個跳河自殺的人會封住嘴巴、綁住手腳?”邊民直言這種倉促下結論的做法“太好笑”。
????邊民專訪
????“我覺得南京對微博的應用在全國領先”
????微博批量生產意見領袖
????網友邊民此前在IT圈和媒體圈任職,最近則變回了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在昨日的課堂上,邊民的身份則是網絡寫手、專欄作家,他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頭銜則是“躲貓貓”調查團副主任。邊民在會后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他現在還長期從事輿情監測的研究工作。
????記者:作為一個在BBS時代走紅的意見領袖,進入了微博時代,你覺得有什么變化嗎?
????邊民:微博跟論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微博的傳播速度、廣度都遠遠超過論壇,且微博有一種直接呼叫特定對象的“@功能”,比如我有事情,“@”一個政府部門,你不能裝看不見。論壇上的意見領袖,很多是好幾年在BBS上摸爬滾打起來的,很不容易。而且微博生產意見領袖都可以說是“一夜之間”的事,比較容易,可以說是批量生產意見領袖。
????網絡具有自凈功能
????記者:微博上時常會有謠言被廣泛轉發,但辟謠的則往往效果不佳,你怎么看這個現象?
????邊民:至于謠言,你可以回憶下以往的謠言,有流傳很長時間的嗎?微博里信息短時間內的大量轉發、評論,都是在一次次檢驗消息的真偽,謠言很快就會被揭穿了,這就是微博的自動凈化功能。從更長的時間來看,謠言最后都被澄清了。
????現在微博上出現了一些有組織的“謠言粉碎機”、“辟謠聯盟”等,我的態度一是敬佩,二是擔憂,組織化的辟謠是否背后有利益集團,以后是否會被權勢把控,我還是有些擔憂。
????互動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記者:作為草根網民和意見領袖,你現在和政府部門打交道越來越多,是否會影響你的民間立場?
????邊民:我是跟政府部門接觸越來越多了,交流越來越多,實際上對我的立場沒有什么關系。只是彼此的關系由惡性多一些的排斥變成良性多一些的互動了。時間長了我覺得對彼此都有促進。現在有一個詞叫“五毛”,它已經是一個貶義詞了,不過五毛也應該有發言權啊。我真切感覺到政府輿情部門的專業人員有了較大的改進,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記者:您覺得南京方面在網絡輿情工作上做的如何?
????邊民:我覺得南京在網絡輿情的研判、應用特別是微博功能的應用等方面,在全國范圍內是很先進的,微博的開設既有廣泛性、針對性,也很有層次。
????當然,云南在這一方面顯然做的更廣泛些,比如,云南省要求縣級以上的宣傳部門和公安部門必須開通官方微博,官員開通的就更多了,在云南可以說微博已經蔚然成風。
????課堂反響
????這樣的培訓很給力
????“這樣的培訓有內容,形式也很活潑,讓網友來現身說法,講得很精彩。”南京市級機關一位負責宣傳工作的科長對會議組織者說。邊民在講課中,時不時冒出各種網絡用語,引起課堂上陣陣會心笑聲。還未到講課結束,就有一位機關干部遞上紙條問:“如何處理和引導網絡上的負面信息?特別是微博上的。”還有一位負責網絡監控的干部則發問:“如何判斷哪些負面信息是要及時引導處理的?哪些帖子則是會自己沉下去?”
????這次會議的組織者之一、南京市委宣傳部網絡管理處潘濤處長介紹,南京市一直注重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政民互動,并先后出臺多個文件,其中也特別強調了與網絡意見領袖的溝通和交流,而邊民則是比較知名的網絡意見領袖,這次邀請他來講課,是想通過另一個視角,讓培訓班的學員們開闊政民互動的思路。
????南京官方微博揭秘
????市政府官方微博由80后操盤
????主打清新風,將來也堅持清新風
????根據復旦大學的一份調研報告,目前全國已經有2400多個政務微博,有720個認證的官員微博。截止6月底,南京市一共有61家實名認證的政務微博,有22個實名認證的官員微博。這一數量在全國也是比較領先的。
????“要用網言網語來表達,來與網民交流,要用百姓熟悉的語言。”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王德生在培訓班上強調,在政務微博的運作上,要把主動發布和回復,發布信息和表達意見,個性化和可信度結合起來。“政務微博和官員微博,不要關閉評論,要直面批評,”王德生認為,對于博友評論應盡量保留,哪怕是情緒化的宣泄和主觀偏見的內容,應該用合適的方式與其進行理性交流和溝通。
????@南京發布 博主常半夜發快訊
????“我們堅決不要“僵尸粉”,希望大家互相關注,多轉發,有事情可以私信……”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張建軍處長也是一名“微博控”,在交流微博運作經驗時,冒出的都是“專業術語”。據介紹,南京發布微博至今粉絲已過16萬人。在目前全國各地宣傳部開通的官微中排名第二。目前南京發布已經寫了1800多條微博,日均發布20條,在微博上直播了34場新聞發布會平均兩天半就有一場。
????“謠言止于公開,”對于微博這一新興的網絡事物,張建軍表示,開通官微也是“形勢所逼”,如果置身這個輿論場,你不發言就不會有你的聲音,不進入終究會后悔的。
????“像‘五品夫人’事件的調查結果,如果單獨開新聞發布會就有點過了,我們就通過微博發布,很好地給這個事件作出一個權威的結論。”張建軍說,微博辟謠有效地以正視聽,澄清了謠言。其實,類似的辟謠不是第一次,此前網上有了因嚴重交通事故被判無期的張明寶被謠傳保釋出獄,南京發布就及時聯系權威部門求證,隨后迅即澄清為謠言,有效維護了相關部門的形象。
????4月30日凌晨2點40許,棲霞大道發生一起槽罐車事故,南京政府新聞發言人獲悉后,迅速將這則消息發給@南京發布博主,在了解相關情況后,博主趕緊從床上起來發布了這則快訊,搶在所有媒體的前面。
????張建軍介紹,目前他們有一個數人的團隊負責南京發布的運作,但主要發微博的則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年輕人的語言生動活潑,很多是我們想不到的。”他評價道。一位研究網絡的專家就評價,南京發布很清新,這也是他們接下來要堅持的一個風格。
????南京價格監測也會“抱怨政府”
????今年2月10日,南京價格監測微博正式上線,目前已有19.9萬粉絲,發布了327條微博,被轉發1683次,收到評論908條。南京價格監測的博主昨日在培訓班上現身說法,介紹經驗,物價干部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內向和靦腆,微博互動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不愛看,不想看,語言很枯燥,”剛上線,物價局領導還對“南京價格監測”提出了批評,博主隨后開始在發博時加入一些網絡語言和表情,嘗試輕松風趣一些的風格。
????“但我們在語言風格上也不是一味迎合,我們要給網友一個穩重、樸實的印象。”該博主介紹,他覺得官方微博也要讓網友感覺像個人在說話,“是人也會犯錯誤,也會有不同聲音。”據他介紹,局里干部經常討論CPI和銀行加息的問題,有了比較一致的意見,一次在央行宣布加息后,博主就發了一條“抱怨”,覺得加息時間選擇欠佳,這和主流聲音不太一樣,但微博不說官話,卻給網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微博的互動,讓老百姓了解了物價局的工作,因為市場發布價格信息,雖然南京價格監測的微博對于居家生活很管用,一度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丈母娘微博”。通過微博的窗口,更多市民了解了他們的職責。在討論菜價上漲時,就有博友評價:“這也不是物價就能解決的問題。”這就讓博主心有戚戚焉。(實習生 劉朝陽 記者 仇惠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