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死不能復生,如何能大搖大擺地領取養老金?合成圖片 參保之前已入土的農民竟大領養老金 目前有38萬元的養老金已經被冒領 本報訊(記者 蔣悅飛)死人也能參保并領取養老金?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社保局獲悉,惠及千萬廣東農民的新農保參保人員中混進了787名已經死去的冒領者,他們早在參保之前已經入土為安,卻突然“醒來”領起了養老金。 莫某,粵北一個小山村的農婦,1936年出生,2010年8 黃某,粵東一個山溝的農夫,2010年1月參加新農保,2010年12月被省社保局查出其人在1997年5月14已經死亡。 2009年11月,廣東省選定14個縣(區)正式推開“新農保”試點,截至今年4月,廣東已有993萬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其中214萬人領取養老待遇,分別比2009年底增長了1.8倍和2倍。特別是年滿60周歲的廣東老農們自己沒花一分錢就過起了每月領養老金的生活,心里別提有多美。 暴風驟雨式的參保浪潮過去之后,廣東省社保局開始仔細核查新農保數據。2011年1月,廣東省社保局通過省級基金核算系統數據與省公安系統信息比對,發現了一些蹊蹺事:一些正享受著新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員,卻早在參保之前已經死去,這樣的人有787個。通過與省職工養老保險信息比對,查出在農保、城保兩個制度內重復領取待遇的有97人。幸好,新農保剛剛啟動,待遇不高,每人月均55元,涉及的金額僅38萬。 然而,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啟動不過一年多的新農保,今后所面對的將是3800萬的應參保人員,而且分布在廣東的1236個鎮中。這種貪念如果不遏制的話,就憑區區幾千個社保經辦人員怎么可能將分布在偏遠山村的冒領者一一揪出。而任其發展的話,剛剛建立起來不久的、還很薄弱的、卻是今后幾千萬廣東農民的養命錢又怎樣保得住? 死人參保領錢門路多 死人怎么能參保?死人又如何領待遇?社保部門又將如何應對這一漏洞?記者進行了深度調查。 文/記者蔣悅飛 類型一:村干部照抄花名冊集體參保 暴風驟雨式的參保浪潮告一段落之后,廣東省社保系統開始核查這312萬參保人的資料真偽。今年1月12日,廣東省社保局的新農保參保信息和省公安部門的個人戶籍信息進行了“對撞”。答案出來了,在107萬領取待遇的參保人當中發現有3800多名已經在戶籍信息系統中被銷戶了。再仔細核對,并經當地社保機構核實,篩查出787名正享受著新農保待遇的老人,早在新農保啟動之前已經死了。而此時,已經有38萬元的養老金被冒領。 如果是在參保之后死亡,可能是該參保人還沒來得及變更資料;但是如果是在參保之前死亡,而且時間跨度還比較大的話,就很難解釋清楚了。 死人自己不可能參保,那么活人是怎么辦事的?經了解,原來由于新農保啟動時任務重、時間緊,人員少,各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上級下達的參保率。有的鎮(村)為趕時間完成任務,在落實參保對象方面走了捷徑,拿了原有的村民名冊照抄申報辦理新農保開戶,因此出現了一些在制度實施之前已死亡但仍申報參保的現象。 類型二:58人既拿城保又拿農保 核查還發現了有些人拿雙份,主要是農民工,在城里工作的時候,已經參加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并領取待遇,而新農保啟動的時候,又參加了新農保。 李某,1945年出生,是某冶金公司的工人,2005年9月退休,開始在省社保局領取每月756.34元的養老金,到今年4月份,其養老金已經漲到1562.66元。與此同時,他于2010年1月在農村參保,每月領取55元的養老金,直到今年3月,被省社保局發現。城保的待遇明顯好過農保,被發現后,李某自然選擇了城保。 像李某這樣重復參保,領雙份養老金的,廣東省社保局查出了58人。目前他們的農保待遇已經被停發。 省社保局解釋,有些是老人家不理解政策,還以為兩邊都能參保,兩邊都能領錢;也有些參保人,是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一旦被發現了,無非就是“我還回來就是了”,比較無賴。 尷尬一:還你現金還不能收 “農民朋友還是比較淳樸的,被指出冒領養老金之后,很多人直接拿著現金著急地要求退回來。”省社保局經辦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新農保目前的養老金是55元/月,啟動一年多,從參保到被發現,冒領人最多領取期不過一年左右,總金額約為550元。尷尬的是,明明知道被冒領了,但是社保局卻拿不回來。“就像抓小偷,被偷的東西就在他口袋里,我們卻不能掏他口袋”。更為尷尬的是,被發現之后大部分農民急著要把錢退回來,社保經辦人員卻不能收。“按規定,我們只核查,追繳歸行政部門。特別是我們不能收取現金,交錢也要打到社保專用賬戶上。” 尷尬二:追繳金額不夠追繳成本 養老保險中混進死魂靈是個老問題,即便每年生存驗證,城保系統中也不能完全杜絕。而更難辦的是,新農保面對的參保人居住分散,縣區以下沒有常設的社保經辦人員,“幾百萬人一個個地去揪,不現實。” 事后追繳的執行成本非常高。“不像居民,就生活在這個城市,不少農民住在幾十公里外一個小村落里,一天一個來回,還不知道會不會撲空。”而追繳的金額不過幾百元,甚至幾十元,“可能還不夠執行成本。” 尷尬三:一個人管1.82萬人次業務 現實情況更為殘酷,很難抽出人手去執行:截至2009年末,全省社保機構編制總人數7017人,城保五險參保人數1.28億人次,人均經辦業務量達1.82萬人次,超負荷運轉問題已困擾社保機構多年。現有的經辦層級只設到縣,而新農保需要面對1236個鎮、3800萬的應參保人,缺人員、缺網點、缺技術、缺資金。 以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為例,“新農保”日常管理工作在縣一級需要3至5人才能完成,鄉鎮需增加經辦人員30至40人。整個廣東1236個鎮承接“新農保”工作,需在鎮、縣一級增加社保人員約2400人,每年運行維護費用約1.5億元。 社銀合作解決“四缺” 信息聯網杜絕冒領建議設置喪葬費 省社保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廣東確定了新農保經辦工作實行省級集中購買服務的社、銀合作模式。“郵儲銀行提供一站式服務后,參保農民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在窗口錄入即可。”廣東省社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社銀合作成功解決“四缺”困難。 信息聯網杜絕冒領 “靠人工來核查是不現實的,必須要靠信息系統。”為此,廣東省社保局給新農保加了雙保險。一是通過省社保局基金核算系統與銀行賬戶管理系統對接,對基金管理核心業務實行了省級統一管理,把基金財務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如:2010年1、2月省社保局采取縣報數和系統審核雙審校驗的辦法,在縣級上報的數據中審出錯報申領4091人,差錯率1.91%。二是通過金融渠道協助資金收、付和賬戶信息管理。 建議設置喪葬費 “農保我們也推出了每年的生存認證。”省社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要求參保人每年到網點做一次指紋認證。二是每半年在人流密集的集市對正在領取待遇的人進行公示。他還提出設想,讓農保參保人死后領喪葬費,養老保險關系自動結束了。 作者:蔣悅飛 (來源:廣州日報) |